对一次错误预报的感激 近日一位外行业的领导来参观,他说需要认真地感谢一次错误的天气预报。
那时他刚参加工作,经人介绍和一位姑娘约会。那时候不像现在双休日,赶上一个星期天不容易,他像备考一样准备。从头到脚地精装修,只要插上花就是新郎。而且提前看了天气预报。
天气,晴。
出门的时候的确很晴,两个人也在公园顺利接上了头。但就在双方尚处于全神贯注打探虚实的侦察阶段的时候,下雨了!公园里,突然降临的雨搅了所有人的局。说时迟,那时快,这位小伙子脱下西装,变成姑娘的临时雨伞,他掩护着姑娘,边掩护边撤退,身手敏捷地上演了一部英雄救美的大片。来自老天爷的意外考验激发了他的呵护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潜能。这个偶像剧情节和他本色“演技”成为一段姻缘的起点,也成为他们夫妻经常回味的第一次。最后那件曾被雨水浸透的西装用在了婚礼上,成为一种美丽的初始见证。
他说,如果没有那场雨,以他慢热的个性,他可能还要在求偶的道路上摸索很长时间。所以他一直对无意报错那天天气的人心存感激。
我们按照他提供的日期核对了一下,很遗憾,为他报错天气的那个人不是我,那时候我还没人道呢,在场的人无人能够领受他诚恳的谢意。
帐篷的颜色 遮风挡雨的救灾帐篷应该是什么颜色的? 随着天气逐渐炎热,很多帐篷当中的自然温度高达37度以上。
当下,我觉得没有必要计较和苛求帐篷颜色的问题。不过,有人提出今后若以更为科学的标准救灾,需要考虑救灾帐篷的颜色问题。
在阳光下,颜色越深,吸收热量越多;颜色越浅,吸收热量越少。所以在炽热的烈日下,阿拉伯人以白色的长袍减少热量吸收和紫外线灼伤。
在比较炎热的季节,浅颜色的帐篷是首选,在相对寒凉的季节,深颜色的帐篷是首选。
细微之处,亦体现更加以人为本的救灾理念。
合情合理的数落 天阴沉沉的。早晨刚睁眼,夫人看见我醒了,便语速飞快地说:“北京这是晴天吗?昨天晚上报错了还情有可原,但都到了早晨8点钟了,城市预报里还一口咬定北京今天是晴天,最高气温19度!我们不懂气象,但我们也知道这叫阴天。要么你们有本事请个专家再解释一下现在阴沉沉的天气其实也是晴天。” 我非常十分以及极其诚恳地接受。预报不是不能有错误,但检验专业人士科学品质的唯一标准就是他(她)面对错误的态度,在错误中减少错误产生的缘由,才能避免出现多余的类似错误。24日在值班的时候,一位前辈教育我:人家都是按住错误,你怎么还把它拎起来;人家尽量把话说得越模糊越好,你怎么……我同样接受,因为那也是合情合理的经验之谈。
错误总是难免的,但只有不乐于原谅自己的人才能够进步。
前两天我们几个同事在相互庆贺,因为我们针对北京10月8日、 21日的降雨进行重点报道,结果雨真的下了,还很有声势,19日和20日预报上海23日霜降时入秋,结果正确;预报沈阳20日入冬,结果正确。但是昨天早晨值班,早晨4点大家讨论重庆当日是阴而不雨,节目刚录制完,就有同事来报,早晨5点重庆已经在下雨了,所有的快乐都被这个错误弄得烟消云散。
牢记每一个错误,我们才能变得更智慧,也更开朗地面对公众。
《天气预报》需要娱乐吗? 身边总有朋友问:“播天气预报的时候能不能有点娱乐精神?”您说呢?一分多钟的解说,或轻或重、或大区域或小范围的天灾,常常十几张各种颜色的预警。你可以放过很多良性的天气,但不能忽略任何恶性的天气。看病时,我不敢问医生:“您有娱乐精神吗?”天灾还娱乐?不准还娱乐? 客串 小时候,经常听广播里传来的“5500米高空有一个低压槽正在向偏东方向移动”,听不懂。老觉得气象台的叔叔阿姨们的工作很神秘(当然也想告诉他们能不能把天气预报说得通俗一点),老想看看什么贝加尔湖的冷空气是不是就在气象台里。但直到毕业来到中央气象台报到,才知道气象台里是个什么样子。
几年前我碰巧作为参观者参加上海科技馆里进行的“做天气预报主持人”体验活动。在那个简易的气象节目演播室里,我作为散客躲在一个角落看大家模仿天气预报播报。没承想,手拿喇叭的讲解员指着我说:坐在后排的那位先生你来试试。我只好上去说了一段台风紧急警报,挺流畅。反倒是那位讲解员始终不认得我,但还一个劲儿地鼓励我:“你不比真的天气预报主持人差。”这就是我自己参观气象节目制作流程的一个真实经历。
李小萌的故事 @李小萌:爸爸爱讲哭婆婆的故事:从前呢,有个哭婆婆。
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雨伞,二女儿卖草帽。下雨啦,哭婆婆哭啦:哎呀,我家老二草帽卖不掉了。晴天啦,哭婆婆又哭啦:哎呀,我家老大雨伞卖不掉了。从前,爸以此告诫我要乐观;现在,我以此劝慰他儿孙自有儿孙福。
我的建议是:请大女儿以后把自己卖的伞称为“保护伞”;二女儿把自己卖的帽称为“乌纱帽”,只要把商品名称稍做修改,必定销量大增,哭婆婆再看天气预报也不会担忧了。乐观,不仅仅是一种心态…… 郑渊洁的问题 @郑渊洁:请教宋英杰,俺的一处蚂蚁家的家门口今天突然摆出了防洪的架式,明天是要下雨吗?蚂蚁会有因预报不准而蒙受损失或浪费公共资源的情况吗?如果没有,气象局养窝蚂蚁不就能准确预报下雨了? 我答:咱们的气象台没有预报市区会降雨,不知道它们的气象台是否预报市区会降雨。“蚂蚁垒窝天气变,蜜蜂出巢天放晴;蜘蛛结网大风起,鸡不入笼阴雨来。”您再看看鸡有什么反应。
动物的局地临近预报不错,但大区域、长时效、多要素的预报,是动物气象台的业务空白。
27℃穿裙子 夫人小时候原本从不看天气预报,之所以开始关注《天气预报》,和穿裙子有关,其目的是非常直接而单一的。
在家里,她妈妈有一个严格的规定:“如果第二天北京最高气温超过27℃,就可以穿裙子,否则必须穿长裤。”根据天气变化,合理安排穿着。
所以那时候看《天气预报》,最让她郁闷的是气象台只报 27℃。有些时候,好不容易报了28度,高高兴兴地穿了裙子上学,结果天气冷得要命,中午回家无奈地换回长裤并追加一片感冒药。
现在她每天不用亲自看《天气预报》了,但是会非常详细地询问出门穿什么衣服最合适。一句名言是:“别人穿错了衣服没关系,可如果我穿错了衣服,公司的同事会笑话你的!” 对她的天气提示,也是《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服务能力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的具体化。
职业的压力真的无处不在! —场公益活动 2009年,作为主讲人,我参与了中国气象频道“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的巡回报告会,在重庆,在湖北,在云南,在陕西,在广西,在北京,在上海;走进机关、学校和社区。
人们说:距离产生美。但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也可以做到:近距离产生美。寓教于乐,很好;但是关于科学问题的报告会,也可以寓乐于教。
同学们经常说:“宋老师,我问你一个尖锐的问题。”而我回答的第一句话是:“这个问题不尖锐。”于是会引发更尖锐的问题。
我告诉大家:昕谁的报告都不需要轻易鼓掌,因为反复鼓掌耗费能量,并不环保(玩笑)。
多功能句式 记得前些年参加一个会议,某市长即席发表讲话:“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的天气气候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他发言时,我的耳朵差点发炎。不知道老天爷能否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市长的重要讲话精神? 学学全文 N年前,写过一篇系统地介绍国外天气预报节目的文章,被转载了N遍之后文章作者的名字早已换成了别人。一领导碰巧在《读者》上看到了那篇文章(节选),说水平非常高,令专业人士很汗颜,让我们安排会议专门学习讨论。我对领导说:那只是节选,咱们能学学全文吗? 40年前的天气预报 40年前的“红领巾气象站”是怎么做天气预报的:许多老谚语、许多小动物、一个百叶箱。“云往东,一阵风;云往西,雨凄凄;云往北,一阵黑;云往南,大雨漂起船……”预报6级风的预测依据是:①昨晚有月晕;②半夜鸡闹窝;③清晨蚂蟥蹦; ④气压计上的气压下降了。可爱的“红领巾气象站”…… 大喇叭天气预报 偶然翻到一张1963年某人民公社的天气预报大喇叭广播稿: “社员同志们注意啦,社员同志们注意啦!根据气象台的预报,今天晚上8点气温下降到零下3度。各生产队赶紧把怕冻的东西都收好。猪圈要多铺点儿草,一定要保证母猪和猪崽儿的安全。” 我也做过红小兵 忽然凌乱地想起刚上小学时的事情。70年代初,我们被称为 “红小兵”,课余时间一般做两件事情:一件是学工,在老师的带领下制作墨汁和浆糊,因为贴大字报最需要这些东西。另一件是排练革命文艺节目。演出时,俺做过报幕员。一手是红缨枪,一手是红宝书,第一句台词是: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战斗开始1 40年前的儿歌 整理资料的时候,忽然翻到大约40年前的一首“红色儿歌”: “小镰刀啊真灵巧,钢铁的嘴巴木头的腰,成天帮我去割草,割了成堆的好饲料。马儿壮,羊儿胖,小猪肥得不得了。红小兵们快快来,都为公社割饲料。”那时,流行快乐地割草;现在,流行激动地偷菜。那时在地里,现在在网上。
两三岁的我 网友帮我挖掘出一张古代照片。那时候,俺是一颗红心,两岁年龄。3岁时的某天,爷爷去理发,我手捧一牙西瓜路边等。
恰这时大街上爆发枪战(沈阳“文革”武斗中惨烈的枪战并非罕见)。太突然了,人们来不及躲藏,就地卧倒。但见大街上只我一人晒着太阳吃着西瓜看着枪战片。人生第一个“无知者无畏” 的故事。
小雁齐飞 淘到一本1972年的小人书《小雁齐飞》:大雁坡小学成立红领巾气象站,搞观测做预报,准确率不高。于是有人走捷径,直接转发广播里的天气预报。老师说:气象台预报的是大区域,我们要根据实地的特殊情况进行细化修订。于是结合观测和老爷爷传授的气象谚语,他们的预报更准确了。
想起显克微支 我时常想起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灯塔看守人》的一个情景:当你走进雨林,树叶都可能比你大十倍,虎在吼猿在嚎,蛇在树上藤蔓般缠绕;电人的鱼、吃人的鱼以及吸血的蚊虫、水蛭和毒蜘蛛在等你……只有你在灯塔上,才可以远眺并欣赏雨林的美丽。因为距离给了你万全的保护。合适的距离产生美。
这种人总在背后 小时候看小人书,高尔基的《在人间》,有一段话一直记忆犹新:“他们无论对谁,在背后从没有一句好话,好像他们是最了不起的人物,是上帝委任他们来审判全世界似的。”为什么“背后”总有这种人? 梦见生病之后 昨夜做了个梦,梦见出差期间身体不适,去当地医院检查,确诊为不治之症。同事请示领导是否可在当地入院治疗。领导说:“这个嘛,我们再研究研究。但是有两件事需要提醒一下:一是趁生病期间,先把年终总结先写完,有备无患;二是无论谁问起,都不要说是工作太忙累病的,这样对单位影响不好!”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