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一闪一闪亮晶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602047
  • 作      者:
    林正盛等著
  • 出 版 社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生命有多么地差异,世界就多么地美丽!生养孩子是一种启发,每一个孩子都存在着生命差异性,理解与善待,能让他成为他原本就该成为的人。在《一闪一闪亮晶晶》一书和纪录片中的每个人,都很努力地活出自己的样子,现在大环境不景气、许多人都活在失意沮丧的时刻,透过阅读《一闪一闪亮晶晶》,你会看见生命的美丽光采。
展开
作者简介
  林正盛,一九五九年生,出生在台东山地部落,野地里生野地里长。十六岁,初中毕业,离家出走上台北,当面包学徒。一路走来做了十三年面包师傅。二十七岁,参加编导班,开始写剧本,电影就此闯进了他的世界,改变了他的人生。三十一岁,在梨山经营果园,经营不善亏了六十万。结束果园后,在梨山拍起了纪录片,就此正式展开电影创作的道路。四十六岁,因缘际会认识了一群生命特别的孩子,经过四年多的相处了解后,被他们特有的美丽生命打动,着手进行拍摄,一年多后完成《一闪一闪亮晶晶》纪录片电影。同时和韩淑华老师,及妈妈们合作,完成这本书。如今五十一岁,完成七部剧情影片,六部纪录影片,三部电视单元剧,担任演员演出三部剧情影片,著有《未来,一直来一直来》《鲁宾逊漂流记》《青春正盛》三本散文。
展开
内容介绍
  “Autism”,台湾称为“自闭症”,大陆称作“孤独症”。患有Autism的孩子与生俱来无法懂得大多数人的行为模式,而我们大多数人也无法了解他们,双方仿佛隔着遥远的距离,而他们就像在天边闪烁的美丽星星。
  台湾知名导演林正盛,因缘际会下认识、了解并以纪录片和书写两种形式,记录下这些孩子特有的生命状态。《一闪一闪亮晶晶》除了导演和家长与孩子们互动的心路历程、带这些孩子“玩颜色”的韩淑华老师从事特殊教育的心得与思考外,也收录了孩子们的绘画作品。
展开
精彩书摘
  这位画画老师,叫韩淑华,孩子们都叫她韩老师。
  认识那晚,韩老师给了我一本她那群孩子们的画册,里头的每张画,线条随性延伸,色彩无拘涂抹,令人惊喜!让我不禁猜想起这些孩子的脑袋里到底装了些什么?如何能这么自由不拘地挥洒色彩跟线条,这不就是最纯粹、最没有目的性的创作吗?“他们画的是他们内心深处那种无法说出来,说不清楚的那分感情。”韩老师这么对我说。
  “他们不擅言语,不太会说,会说也说不清楚,于是他们用画的,画出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是我对这些孩子的最初认识,在他们的画里感受到一种自我直观内心世界的创作纯粹性。
  我以为启动创作的起心动念,应当是创作者内心深处极为纯粹的感情,一种幽微混沌于暗黑心底,连自己都难以言说清楚的内在情感。就是在这种纯粹情感的涌动里发想创意,若隐若现地浮现作品最初的样子。随后进行创作,直到整个作品完成,创作者都是在跟自己暗黑心底那种纯粹的情感相处,进行对话。也就是说,作品之所以动人,不就是以完成自我内心感情的表达为出发点,而化为作品引起共鸣,感动人心的吗?而这群特别的孩子,画画正是他们自我内心世界的纯粹表达,表达出他们无法说,或说不清楚的内心世界。
  他们天生不爱理人,不太理会周遭环境变化,因而不懂得与人、与环境互动。他们固着于自己喜欢的玩具、游戏、故事书、影片……他们固着而不断重复玩着、听着、看着,因而给人孤独地活在自己世界里的感觉。
  于是父母家人、各种疗育老师、艺术潜能开发老师围绕在他们身边,不断告诉他们这里不对,那里不好,这里要改,那里也要改,仿佛他们全身上下一无是处,需要彻彻底底地矫正改造,让他们成为像大多数“正常人”一样的人。
  “这样做是对的吗?对他们是好的吗?”这是我刚认识这些孩子时心里的疑惑,这些特别的孩子和大多数号称正常人所规范建构的这个世界,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难道只因为他们是那么的不同,那么的异于我们为数众多的正常人,因而我们就以习以为常的行为模式、社会生活方式去要求他们,说是“为他们好”地教导他们,要他们融人我们正常人建构规范起来的生活方式。于是我们就围绕着他们进行疗育教导,设法导正他们的语言、行为、思考、感情的表达,导正他们跟人、环境,跟我们正常人社会的互动方式。一切都在“为他们好”之下,进行一连串无止无尽的导正。
  然而,是否可能一不小心就同时导正掉了他们与生俱来特有的言语、行为、思考、感情表达方式,导正掉了属于他们跟这个世界特有的互动方式,最终导正掉的是他们对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因此害怕畏缩于正常人社会的边缘,徘徊迟疑,裹足不前,导致他们无法融入社会,却又失去自我生命价值的信心,无法以他们与生俱来特有的生命状态,去焕发出属于他们的生命光采。
  其实这些孩子的生命特质,在我看来恰巧是许多艺术创作者所共有的生命特质。他们不懂得也难以学会世俗的人际互动,而显得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反映在创作上,却也是恰巧不懂,难以学会世故计算的创作手段,跟取巧讨好的创作形式,因而完全以自己内在感情,直觉直观地进行创作,将他们所思、所想、所感受的那种难以言语表达,而暗藏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感情状态,进发宣泄在作品之中。
  他们创作纯粹是感情需要出口,他们不懂得,也学不会故作献技姿态的艺术形式,更没有社会世俗虚荣作祟的目地性创作杂质,他们的创作直接呈现内心的悲伤、欢喜、生气、恐惧……这些孩子接触画画,是因为被颜色吸引,喜欢玩颜色。
  “这是黄色,对不对?”明法四岁,以含混不清的童稚声音问韩老师,接着将沾了颜料的画笔放进水杯里,看着颜色在水里晕开来,他眼睛明亮地看着,专注的目光很迷人。过了一会儿拿起画笔在调色盘上调色,自言自语地说着:“调一调,画在这边……”就在画纸上大笔一挥地画了起来。
  ……
展开
目录
我们的孩子
一张阳光灿烂的脸
我的忘年之交
待孩子以他该有的模样
若是有你在我的生命里
一条长长的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