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还分什么三六九等观看所谓甲乙丙分级的影片,据说素质不同接受的程度就应该不同,分级成了个政治身份的象征,可见“文革”的余毒何其深,为此伤了不少人的心!
到了20世纪末,真可谓是斗转星移,人变事迁。外国参考片的观摩居然不吃香了,组织的研讨会,也成了明日黄花,剩下的仅是个寥寥数人的冷清场面而已。其实,看外国影片的人不是少了,而是多得你已无法计算,因为只要你家里有VCD、DVD就可以观摩,而且还可以是喝着咖啡,搂着情人,享受天伦地看,或和知己朋友,品着洋酒,切磋技艺地看,总之,和过去的紧张神秘形成了鲜明对照,谁都可以堂而皇之优哉游哉地来品尝欣赏了。既然可以如此这般地“观摩”,那又何必去挤公共巴士感受塞车的体验呢!
然而,不管是什么观摩方式,什么观摩心态,可有个事实是不争的。那就是无论我们电影人怎么辛苦,怎么努力,就是还不能把好莱坞,或者是欧洲,或者干脆是小国伊朗的一套,学到手,或者没有完全学到手,至少像我这样愚笨的人大有人在,否则国产电影没人看的境遇就无法解释。说是有心理障碍,可以理解,因为意识形态不同嘛!可是其中的某些元素配置方法,就像中成药抓药那般地配料还是可以剥离出一些来学的。据我个人观摩的经验,我们电影人中有相当一部分看电影几乎如同一般观众那样,仅从情绪上、感官上来接受,结果往往是看了无数的参考片,依然不明白外国影片成功的奥秘。应该说,外国影片,尤其是好莱坞影片,无论在剧本写作,还是影片制作,乃至后期发行上都是有奥秘可探寻的。在这一点上我头脑还算是清醒的,并不在心理上加以排斥。但是真要探究出其奥秘,并加以运用就不那么容易了。举个例子。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