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行走历史河山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357998
  • 作      者:
    高波著
  • 出 版 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行走历史河山》是一本在大地上漫游的书。
    这是一本有关历史地理的书。
    这也是一本关于生活方式的书。
    这更是一趟深度的心灵之旅。
    跟随作者高波的脚步,让我们行走在祖国西部的大好河山,出入文史,感受社会的变迁。
展开
作者简介
    高波,男,1960年5月出生于云南武定。文学博士,曾任厦门大学教授,现为新疆大学教授。或许已读万卷书,更喜欢行万里路。
展开
内容介绍
    《行走历史河山》的作者高波十年来一直在祖国各地漫游,但这漫游,也不真的就是漫无目的,骑车走“滇缅公路”,即和考察当时的抗战情况联系起来;驾着“战旗”吉普走西藏,一路则注重观察和“仓央嘉措情歌”相关的情况;走长征路时,更是留意长征的现场及相关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工作的地点从海岛换到了天山下的乌鲁木齐,自然更能领略新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现实内涵。在大地上漫游是个体生命的扩张,本书作者把这种漫游的见闻和感受转化为文字,与人分享,是个体生命更充分的扩张,在大地上的漫游,也才更有意义。历史文化故事与历史文化现场的异样,历史文化故事在传说中的走样,总是激起作者思考和探究的激情。为什么人们已经知道了“二十四道拐”不在“滇缅公路”上,还依然要把那张“二十四道拐”的黑白照片当作“滇缅公路”的标志性照片?尊为达赖喇嘛、身处权力斗争漩涡中的仓央嘉措,是否能拥有传说中那种肆无忌惮的夜生活?分明是今人的创作,为什么又要伪托为“仓央嘉措情歌”?“飞夺泸定桥”的传奇故事,具有怎样的精神建构功能?新疆的历史和现实是怎样的?《行走历史河山》都对此进行了颇有意味的探究和挖掘。
展开
精彩书评
    这是一本游记,但又不是一般的游记,因为他所到之处,都有他自己真实的情感和人生体验,他对西藏、对新疆、对祖国大西北的热爱和发自内心的情感,可能才是他后来选择离开东南而向西北前行的原动力,他的梦想得以实现,他的情感也就有了真实的落脚点。
    ——谢泳

    这是我特别喜欢阅读的一类书。在高波那里,我看到行走不止是一种个人兴趣和爱好,更是一种生活理想和人生方式。行走历史河山,是无数内心丰富者的渴望,只是很少人使这种阅读变为自己的日常,而高波却做到了。
    ——方方
展开
精彩书摘
    1
    2001年7月14日,我从昆明出发,骑着一辆上海产的“永久”牌自行车,沿着当年的“滇缅公路”,骑了八天,7月21日,来到了怒江边。
    “滇缅公路”是抗战时修通的由昆明到缅甸腊戍的战时公路,现在已经成为“320国道”,也就是由上海到瑞丽国道的一段。“滇缅公路”沿线的抗战历史,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那张美军记者拍摄的“二十四道拐”的照片,给人极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那时人们都认为,这段“二十四道拐”的盘山公路,就在“滇缅公路”上,都把这张照片看成“滇缅公路”的标志性照片。我那时也以为,这段“二十四道拐”的公路,应该就在落差很大的怒江河谷,很可能就在怒江上的惠通桥边。
    怒江在这里没有想象中的那种咆哮奔腾,江面却比想象中的要宽。在江边细看,发现江水貌似平静,其实十分湍急,水面上有水沫和树枝迅速掠过。令人惊异的是,这湍急的怒江竟是静默的,江中没有激起水流咆哮的礁石和浅滩,滚滚江水,就这样沉默地、带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在群山间一掠而过……
    由此,你会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这条河要叫做“怒江”。当年日本人经缅甸由南路向中国进犯时,就是在怒江面前无可奈何地中止了他们的攻势。
    怒江之“怒”,不是流于表面的。
    2
    从山顶下到江边的公路很险峻,路两边的风景也很奇特。
    公路顺着峡谷一直延伸,可以俯瞰山下的怒江蜿蜒而去。高高的山峰,有云雾缭绕着。好多地方,路边就是万丈深渊。山脚下的怒江河谷,像画一样,成熟期不一样的庄稼,绿一块黄一块的,白墙黑瓦的村落,点缀在江边。
    天下起雨来。本来坡就又长又陡,再下了雨,柏油路面直有刹不住车的感觉,要是滑出路面去,那就什么都没了。往下走的汽车,也是刹车声吱吱地叫着慢慢朝下走。那时我也想过,这路比较危险,是不是坐车走过这一段再说。再一想,这些过往的客车,都是个体承包的,谁知道他们的车况如何,是不是时常检修啊?坐进车里,命运就掌握在别人的手上了,自己骑下去,虽然危险,可毕竟是自己在掌握自己的命运。再说,骑车万一滑落出去,还可能被山崖上的灌木挂住,要是汽车滑出去,就一定滚到谷底了,不要说人,车能不能找着都成问题。
    在雨中小心翼翼地往下滑行。穿着雨衣,又是近视眼,眼镜上挂满水珠,视线不是太好,又在这样的路上,哪里还敢骑快,比走路也快不了多少,捏刹车把手都捏麻了。
    热带、亚热带河谷的雨就是这样,有一阵没一阵,就在下这段约15公里的峡谷险路时,雨下了又停,停了又下,有时还有太阳。有太阳时,我就抓紧时机拍照。
    下到谷底时,明显地感到气候变了,湿热得不行。前两天路过大理时,那里的水稻才刚刚抽穗,而这里种的是双季稻,早稻已经收割,晚稻也快成熟了,所以在山上看起来才绿一块黄一块的。这样的河谷地区,让人见识到什么是立体农业。除了水稻外,河谷里处处是木瓜树和攀枝花树,路边的地里,种着大片大片的甘蔗,还有胡椒、芒果、龙眼、香蕉,以及一种绿色的、像美式手雷一样的东西,我曾在超市见过,叫番荔枝。山坡上,有一丛丛的剑麻,这些都是热带作物。路边人家的院子里,有绽开了的石榴。再往上的坡地里,就是在高寒山区也能生长的绿油油的玉米了。
    我注意看了,这一路下来的公路虽然险峻,但没有和那张“二十四道拐”的照片相像的地段。
    公路下到怒江边后还要盘上高黎贡山,难道这“二十四道拐”的盘山公路,在怒江河谷的那一边?
    ……
展开
目录
序谢泳
“滇缅公路”:曲折延伸的历史弯道
一、“滇缅公路”与“二十四道拐”
二、怒江之“怒”不是流于表面的
三、松山攻坚战和腾冲围歼战:历史和现实的穿越
四、“滇缅公路”成为“血路”
五、谁弄错了“二十四道拐”的位置?
走过西藏,追溯“仓央嘉措情歌”
一、帮达之夜,遥想“仓央嘉措情歌”
二、排龙天险,秘而不宣的“转世灵童”仓央嘉措
三、夜色拉萨,体味“仓央嘉措情歌”
四、“仓央嘉措情歌”进入汉语世界,才七十多年
五、仓央嘉措的生死之谜
六、为什么要伪托“仓央嘉措情歌”?
看见史诗:泸定桥、红军坟、红军柳
一、来到了泸定桥
二、“飞夺泸定桥”时桥上究竟有没有桥板?
三、桥有多高?夺桥时有没有死人?
四、什么样的故事成就什么样的人
五、进入遵义
六、“遵义会议”是怎样开的?
七、乌江豆腐鱼和辣子鸡
八、娄山关和红军坟
九、红原县:“红军走过的大草原”
十、夸父与红军柳
浪迹乌鲁木齐,走出诗歌中的新疆
一、从厦门到乌鲁木齐
二、《天山牧歌》中的新疆
三、突厥语诗歌和阿凡提
四、“慢慢会好起来的”
五、新疆不是“新的边疆”
六、汉朝屯垦及“八千湘女上天山”
七、“边塞诗”和“新边塞诗”
八、突厥文《阙特勤碑》后面的故事
九、古尔邦节和回鹘西迁
十、乌鲁木齐的第一场雪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