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申明,这个标题中的“名”指的是名字或名称的名,绝无意损屈子诗赋之大名,爱国之美名,忠贞之清名。
一个人的名字唤用一世,从摇篮到坟墓,大家自然都十分重视。于是,不知何时起就有了专门揣摩名字的行当,为别人测祸福、问子孙、求功名提供服务,让人将信将疑。
每天步行上下班,我都要路过开设在马路旁边的一家“测名”店,看他业务做得红火,随时都有三三两两、男男女女的,请求那“先生”指点迷津。有次遇到他正闲着,我便凑过去想聊聊。
那先生真有眼力,像是看出了我的身份,以及心里在想什么,见面就说:如今这官场不容易,想做好人也难。发牢骚,放怨气的人算什么角色?算自己没本事。爱面子,讲名声,有什么用?到头来,名没有利也没得,看人家名利双收……
先生越说越来兴,更放肆地说起什么毛泽东反手创乾坤,名字二十八画,正好坐享二十八年天下!华国锋总是把自己的名字写成大写,其实他没有自己的东西,不过短暂春秋……
他还一个劲地说,什么屈原投江,命中注定。姓屈名原,姓得不巧,名之用字,犯了忌讳。那屈不就是委屈、冤屈的屈吗?原与冤同音,他不做屈死鬼,变冤魂,蒙冤受屈才怪呢!
可惜来人让先生有业务做了,不然我还可以听上更多的“奇谈怪论”,神乎其神。这先生讲的许多,原本就牵强附会,不值得琢磨。倒是关于屈原的说法让人释之不去,想到屈原的嘉名、身名和功名,有多少巧合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使屈原或真的为名所累。
先看看屈原的“嘉名”。作者在他的《离骚》经一开头,就非常自鸣得意地介绍:“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名余日正则兮,字余日灵均”。说他自己是在太岁星逢寅的那年正月,又在庚寅日,也就是在寅年寅月寅日出生的。自古说“人生于寅”,天赐良辰,好日子、好兆头。于是屈原父亲就给他起了个好名字,姓屈名平,表字原。诗里“名余日正则,字余日灵均”,进一步解释他的名字的意义(也有说是取的小名)。正则:正,平也;则,法也。公正有法则,含有“平”之意。“平”原本是平正的意思,平以法天,平正就是天的象征。灵均:灵,神也;均,调也。“养物均调者,莫神于地。灵均,地之善而均平者,含有‘原’之意。”“原”是又宽又平的地形,是地的象征。所以名平(正则)字原(灵均):平以法天,原以法地,屈原的生辰和名字正符合“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的天地人三统。如此,屈原天生与众不同,自命不凡,来到尘世难以随俗入流也就不言而喻了,为“嘉名”所累自然在所难免。
再看看屈原的身名。我们看到《离骚》中自传式的内容很多,从介绍自己名字的来源起,以后所涉及自己的身世的地方,都以很高贵的姿态出现。《离骚》的开头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日伯庸”,自报家门,自传身世。屈原的远祖是高阳。高阳何许人也?《史记·五帝本记》中说:高阳是颛顼帝的名字,昌意的儿子,黄帝的孙子。《世纪·楚世家》还说:楚的先祖,也出自颛顼高阳,因此,楚的远祖和屈原的远祖是同源的。屈原生在贵族世家,我们尽管看到他是战国时代楚国贵族中一个最进步的分子,忠于自己的正直主张,以忘我精神与恶势力斗争到底,但他最终还是以贵族身份,一成为参加贵族内部斗争的一员。屈原至死忧国忧君,虽也看到人民的智慧,但看不到人民的力量。身处剧烈大变革的时代,面对秦国虎视天下,横扫六合的大统一趋势,屈原强力主张内变法外抗秦,其结果可想而知会是怎样。屈原不能不为贵族身名所累,居大不易呀。
又看看屈原的功名。作为楚国贵族的一员,加之他身怀三种“长才”: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说是屈原懂得的东西很多,记忆力特强;了解古今的政治情况并能够掌握“怎么就治怎么就乱”的政治原则,又精通文学修辞和交际语言,自然志存高远,而且仕途功名顺利。大家都知道屈原做过一个叫“三闾大夫”的官职。这个官职在楚国前后历史上没有设置,战国时其他国家也没设置。这“三间大夫”是专门为屈原设置的,掌王族昭、屈、景三姓,负责管理同姓宗亲、贵族子弟,“率其贤良,以厉国士”。这个官职虽然说不上有多大权势,而在地位上应该是很高贵的。做这类官,不仅要有才能,还必须讲究出身。由于楚怀王的信任,屈原20多岁时,就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官——左徒。这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可见非同一般。
楚怀王囚死秦国,其时屈原只有43岁,他的政治生命随之就完全结束了,成为孤臣孽子,只好离开楚都流落到江南。人们注意到,屈原除一度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外,找不到他跟任何人合作过的记载,他孤高耿直,孤军奋战,有志不获逞,注定会走上艰难、痛苦、抑郁、悲愤的生活道路。
屈原因嘉名而自命不凡,因身名而居大不易,因功名而为孤臣孽子,为名所累,因名所误。正因为这所累所误导致了屈原的悲剧人生,而这悲剧人生又成就了屈原,成就了楚辞汉赋。真所谓“屈平辞赋悬日月”,何等英名辉煌,“楚王台榭空山丘”,何足道哉悲哉!这李太白的总结和发现,比之后来的测字先生高明得多,深刻得多。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