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br>文章获奖作品<br>一等奖<br>创新路上“火车头”——中国科学院60年推进科技发展纪事<br>科技领域崛起“中国力量”——中国科学院60年发展道路扫描<br>路甬祥:中国不能再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专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br>眺望未来50年科技革命轨迹——中国科学院公布《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战略系列报告<br>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国为啥要画这张“图”<br>心有月辉照遥途——访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br>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专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br>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动力——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十周年纪事<br>“鹦鹉螺”进发创新之光——写在“上海光源”竣工之际<br>中国科学院“实验一号”新型科考船顺利完成首航<br>二等奖<br>为一个新的“科研方向”壮行——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自带干粮下企业”<br>四代科学家50年冷板凳坐出《中国植物志》——“我们终于摸清了自己的家底”<br>创新2020:“脑”在清晰“成像”——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发展态势及战略思考<br>黑碳,又一个气候“捣蛋鬼”<br>LAMOST:燕山深处的“中国大眼睛”<br>十年创新路——写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十周年之际<br>应对金融危机,科学思想库如何发挥作用——专访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br>科研最需要宽松环境和稳定支持<br>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0年,我们一直在走自己的路<br>文化生活现代化:未来50年的重中之重<br>科学大师,是新闻“富矿”,更是良师益友<br>“超级X射线机”开门迎客——记我国迄今最大的大科学工程“上海光源”19日<br>通过国家验收<br>铸造中国科技的“火车头”<br>中国科学院为深化国际合作打造新舞台<br>工作是最幸福的——专访陈嘉庚科学奖获得者吴良镛院士<br>“平凡”的理想主义之光<br>白春礼:中国成为“天文强国”不再遥远<br>我国研制成功单精度千万亿次超级计算系统——开辟超级计算系统研究新途径<br>科技成果转化“嘉兴模式”启示录<br>面向未来引领发展——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br>三等奖<br>为世博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为上海世博会提供有力支撑<br>机制创新锻造领军人才——探索选才、用才和励才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人才新政”成效突出<br>但求慈航心中渡——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br>科学的公仆——追记“上海光源”工程办公室主任汤杰<br>仰望2050年的科技星空——050年中国科技发展路线图解析<br>尖端人才归国潮呼之欲出<br>院士: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专访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陈宜瑜<br>北京电子正负对撞机:把微观粒子“打碎”了看看<br>中国量子化学之父唐敖庆仙逝<br>中国科学院优先推动五项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研究<br>皮肤细胞“育”出三代活小鼠——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证实iPS细胞具有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全能性<br>共享平台让科研设备物尽其用——中国科学院大型科学仪器管理使用改革侧记<br>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创举<br>新增院士高校占“半壁江山”——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br>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进“国家队”——已获中编办批复正式纳入国家研究所序列<br>用科学数据捍卫国家发展权——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谈气候变化中的议题<br>破冰试水活力来——写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十年之际<br>中国科学院完成高端人才布局<br>在化石中寻找“失落的世界”<br>愿年轻院士飞得更高更远<br>中国科学院全面启动实施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br>咬定载人航天应用不放松——记中国科学院空间总体部<br>科技,金融风暴中的“诺亚方舟”<br>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是怎样造就的——中国科学院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纪实<br>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中国科学院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br>有生之年留下有生命的学术——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灾后心理援助北川中学工作站站长龙迪<br>情驻沙坡头<br>玉树,心之切,情之深!中国科学院科技救援进行时<br>最大规模科考拨开罗布泊迷雾<br>电视获奖作品<br>一等奖<br>中国科学院:传承科学精神勇攀科学高峰<br>向科学进军——共和国60年科学往事<br>科学原创力<br>二等奖<br>三位院士的世纪人生<br>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完成<br>我国科学家发明纳米材料印刷制版技术<br>三等奖<br>深交会:自主创新产品成最大亮点<br>新型科考船“实验一号”首航<br>谷超豪:神思求百通<br>天象奇观——日全食直播<br>“北京人”新探<br>科学的春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光荣与梦想<br>只要国家得兴旺,再多付出也心甘<br>科学的春天——纪念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三十周年<br>李淳:破译凝固的生命密码<br>广播获奖作品<br>一等奖<br>宋延林:激光照排印刷技术的超越者<br>二等奖<br>中国科学院将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br>三等奖<br>单精度千万亿次超级计算系统研制成功<br>附录<br>丰产奖获奖名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