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文化流淌的山河 一、公元1903 1998年序幕 公元1903--1998,是两个不同人生的起点和终点。 公元1903--1998,是历史的一个瞬间。 这两个人都是“小人物”,“名”不见经传。他们共同点之一就是,都是山东滕县人,也都是山东大学的学子。 滕州市原叫滕县。滕县是山东第一大县。 中华大地,苏东坡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李煜有。 t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罗贯中引用‘‘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中国诗人笔下的水,大都“东”流而去,而独有滕县之水,如白水河、龙河、荆河、南沙河、薛河等近三十条大小河流,亘古至今,独皆西流,浩浩荡荡,然后人微山湖、昭阳湖。风水文化告诉滕县人,逆向而动之水,必然造就砥柱中流之士。故滕县历史上,圣贤英烈代不乏人,如人类造车的鼻祖奚仲,慧眼识剑的薛烛,敢于自荐的毛遂,帮助汉高祖制定礼仪的叔孙通以及出类拔萃的君主、将相:仲虺、滕文公、孟尝君… … 公元1903,这年滕县城关杏花村一户刘姓人家,生了一个舅孩子,名位钧,字子衡。 公元1998,这年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张知寒去世。他是滕县古庙村人。 这两个人物的一生一死,纵贯公元20世纪。 刘子衡和张知寒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演绎了一些什么故事? 这应该从一场话剧开始。 这出话剧的名字叫《子见南子》。它上演的时候,刘子衡这年26岁,在曲阜第二师范上学,随着他的粉墨登场,中国当代历史乃至有汉以来的中国历史上,一场嬉笑怒骂的“活剧”拉开了序幕。 是年,张知寒刚出生不久,他无法看到这出“活剧”的开幕,但在中间,他却赶上了,并且在这场中国文化的“活剧”中,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说来话长! 《子见南子》取材于《论语·雍也》,林语堂原作,发表在《奔流》月刊一卷六号上。这个剧本有一定的反封建性,但曲阜二师的学生们觉得还不够过瘾,就让担任校学生会学术部长的刘子衡修改加工。 1929年6月8日晚,《子见南子》在二师礼堂正式演出。 由此引发的“《子见南子》案”便轰动全国。 20世纪的文化人,此时应该冲上一壶好茶,独坐一隅,静静地啜茗,细细地品茶,回眸这出话剧,那可是很有味道的事。 知道这茶的名字吗? 这叫“千年冲一壶”。这壶茶不知被中国的文化人泡了多少遍了。但时至今日,这茶味还浓着呢!甚而说,无论中国的、外国的文化人,喝了千年到如今,敢有把握地说出这茶的名字来,只怕还真没有这个胆量! 话归正传! 时值暮春,圣人故里,夜幕沉沉。上演之时,礼堂座无虚席,门口、窗台上也挤满了人,真可谓盛况空前。曲阜“圣裔”应“特邀”观看。他们纷纷欣然莅临。为示尊重,学生会故意将他们安排在最前排,且烟茶款待。 帏幕徐启,笙瑟齐奏。演员在钢琴的伴奏声中,粉墨登场。台下掌声齐鸣,欢声雷动。 舞台上,站在一旁的子路沉不住气了,为老师的失态又羞又气,怒发冲冠,急得孔子对天发誓。一个道貌岸然的“圣哲”,顿时变成了一个戏剧舞台上的“丑末”。特邀席上的“圣裔”再也坐不住了,在一片哄闹声中,悻悻地离开了剧场。 王宗佩和刘位钧看到了,高声挽留:“不要走,热闹的还在后面哪!” 果然不出所料,热闹的来了。孔府一纸讼状通过国民党孔祥熙转呈到蒋介石手中,孔氏家族以“侮辱祖宗孔子”、“反对日宾”为由,用“孔氏六十户族人”的名义,状告二师校长宋还吾。讼状写道: 讵于本年6月8日该校演剧,大肆散票,招人参观,竞有《子见 南子》一出,学生扮作孔子,丑末角色,女教员扮作南子,冶艳出神, 其扮子路者,具有绿林气概。而南子多唱歌词,则诗经《廓风·桑 中》篇也,丑态百出,亵渎备至…… 孔府早已对宋还吾不满,更知“擒贼先擒王”之理。他们便把矛头指向宋还吾。只要告倒宋还吾,学生就失去靠山。此招真可谓一箭双雕。 宋还吾,山东武城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清末的秀才。宋还吾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受新文化影响较深。学生会要上演《子见南子》话剧,曾经向他汇报过。他表示支持,并曾提交校务会研究,最后通过决议支持学生会上演。 蒋介石阅完孑L府起诉书后,立即下令何思源“严办”。 何思源时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他主持山东教育工作期间,推行新式教育,任用之人多为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留美出身的有才之士,为山东教育界汇聚了不少人才。全省中等以上的学校校长都是何思源体系。宋还吾和他是山东同乡,又都是菏泽六中和北大的同学,是何思源在山东的地方势力派,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何思源也十分不满孔府勾结蒋介石嫡系,经常轻慢、压迫二师的行为,也想通过二师来“压一压孔府”, “打打它的霸气”。蒋孔逼他严究“子案”,他自然明白:这是孔府借整宋之机,打击他的地方实力。
……
展开
——梁启超《墨子学案》
墨子是中华民族的良心和灵魂。
有差别的爱达到极致,就是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就是战争。
——张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