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月儿》得奖后,贾平凹真正跃入了中国作家队伍的排行榜;《小月前本》、《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以及《古堡》等中篇小说,显示了贾平凹在同时代作家中的深厚实力,从此引起评论家们的时刻关注;《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一系列散文作品,不仅拉开了他和其他小说作家的距离,而且使他赢得了全国众多读者的厚爱;《商州》为长篇小说垫了一下步子,《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商州再录》等商州系列作品,使贾平凹手中的镰刀在磨石上翻来覆去地砥砺,《浮躁>就脱颖而出了。《浮躁》的轰动以及荣获美孚“天马”文学奖,使贾平凹不仅名噪国内,而且引起世界许多国家的关注。待到《废都》出世,更是在中国文坛引发了一场地震,其震波早已冲出文学界,国内的政界、商界乃至各个行业人士都知道了中国作家中有个贾平凹。
1987年到1988年前后,由于《浮躁》而更使贾平凹声名大噪的时候,著名评论家阎纲说贾平凹是“关中才子”,老作家汪曾祺说:“贾平凹是当代中国作家里的奇才。他已经超出了‘作家’这两个字的局限”。当时的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唐达成说:“贾平凹是在当代中国文坛享有盛誉、具有独特的创作个性和审美个性的作家。”评论家刘再复说:“贾平凹是一个非常勤奋而且具有真才能的作家。……我相信,贾平凹能进一步把对民族的关怀和对整个人类的关怀结合起来,在拥抱民族时也紧紧地拥抱人类,在对乡土人民命运的思考中深化对人类命运的思考。”汪曾祺说:“他今年37岁……(指1988年,笔者注),写了38本书。短篇、中篇、长篇都写,散文自成一格。间或也写诗。他的书摆在地下,可以超过他的膝盖。写得多的作家也有。有人长篇不过月,中篇不过周,短篇不过夜。写得多而不滥,少。”
还有那众多读者对贾平凹的崇拜和喜爱,这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每隔几天,贾平凹就会从单位里扛回一蛇皮袋子的读者来信。他一个人看不过来,我和孙见喜就经常盘腿坐在地上,成半夜地帮他拆信和看信,发现重要的和有代表性的才交给他看,其余的我们就代为过目了。那些信是五花八门,除了谈作品以外,有给他写赞美诗的,还有求爱的、诉苦的、求他办事的等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