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宠物已经成了城市生活的时尚。所谓宠物,多是指家庭养狗、养猫,也还有养兔子的、养乌龟的、养蛇的、养小猪的、养狐狸的。种种。谈歌不甚理解。但无论如何,还是以养狗者为众。狗是人类的朋友,这是中国外国都知道的道理。谈歌家楼上。住着王大爷。王大爷今年七十四岁了,老伴去世早,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王大爷有两大爱好,一是狗,他养了条小京巴儿。取名“哥们儿”。总纳闷儿王大爷如何给它起这样一个名字,王大爷或许真拿它当哥们儿了?可是,王大爷称呼他那两个在外地工作的儿子的时候,总是笑骂:“那两个小兔崽子。”“哥们儿”品种一般。土黄色。王大爷却养得上心、在意;二是象棋,王大爷的棋,下得一般,却上瘾成癖。谈歌也是他的棋友之一。夏天的时候,王大爷常常坐在树荫儿里与人下棋。棋子摔得啪啪作响,“哥们儿”则在他身旁静静地卧着。对于这两项爱好,王大爷有自己的解释。说棋,王大爷讲,下棋不计输赢,只为活动脑筋。下棋是动脑子的事,锻炼么。人不怕年纪老,就怕脑子老。脑子老了就完戏了;说狗,王大爷讲,养狗好,养狗比养孩子好,孩子总得气你,遇到不孝顺的,还得气死你。狗不会气人。狗听话。狗比朋友好。朋友再好,或许有翻脸无情的时候。为了钱,为了权,为了女人,都可以跟你翻脸成仇。狗让人放心,不会为名利跟人治气。狗一辈子也不会背叛。说这话时。王大爷一副过来人的神态。十分自若。谈歌则听得心惊。王大爷讲得刻薄入骨。却是道理。道理么!
此是闲话,打住。
下边讲一个狗和猫的故事。老故事,“文革”期间发生的。是谈歌的表哥张得法讲的。
张得法的父亲母亲都是铁路工人。张得法的奶奶是谈歌的爷爷的姐姐。如此讲,他奶奶就是谈歌的姑奶奶。张得法的父亲张青山,就是谈歌的表叔了。张青山是火车司机,业余时间喜欢养猫。那时城市里不兴养狗,可以养猫。养猫与宠爱似乎关系不大,只是为了防鼠。那个年代,粮食紧张。城市粮食供给是定量的。家家户户也还没有冰箱。剩下点儿吃的,大都是装在篮子里,挂在房梁上,高悬;或者装进橱柜里,关紧。都是为了防备老鼠。就这样千小心,万小心,还是常常被老鼠们算计了。张青山养了两只猫。一只黑色,起名“黑子”;一只白色,起名“白子”。张青山养得非常上心,两只猫干干净净,非常可人。张青山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先逗逗“黑子”和“白子”。也是一乐儿。
1969年夏天,表哥张得法从保定中学毕业了。张得法从小就立下志向,想当一名火车司机(年轻的读者可能会嘲笑,火车司机有什么好当的。可那个年月就是那样的。工人阶级领导一切,长大当工人,是许多孩子的理想。当火车司机的理想,绝对是一个志存高远的理想),可是,张得法当火车司机的理想泡汤了。毛主席发表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最高指示,张得法下乡插队了。
张得法插队这个村儿叫李家庄,距离保定市七十多里。隶属保定满城。村子不大,百十户人家。呼啦啦一下子来了二十多个知识青年,就给村里出了难题。正是夏收季节,虽然市里县里拨了专款,让村里给知识青年盖房子,可是正农忙呢,李家庄一下子盖不上那么多房子,村革委会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把知识青年分配到各家各户去暂住。说好,是临时措施,等到农闲,村里盖好知识青年宿舍,再让他们从各家搬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