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原狱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98053
  • 作      者:
    周梅森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周梅森,当代著名作家。著有长篇小说《人间正道》、《天下财富》、《中国制造》、《我主沉浮》、《原狱》、《重轭》等十余部;中篇小说《沉沦的土地》、《军歌》、《国殇》、《大捷》、《中国往事》等二十余部;电影、电视文学剧本《人间正道》、《天下财富》、《共和国往事》等一百余部集,约六百余万字。
  其作品曾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煤矿长篇小说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电视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全国优秀电视剧本奖、优秀影片编剧奖等三十余种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原狱》(作者周梅森)是一个超越时空的生存寓言。一群农民起义者为逃避官府追捕,匿入煤窑挖煤为生,残酷而充斥着血泪的原始积累由此开始。不蓄私银的美好时代结束了,共同的精神崩溃了。以金钱为基础的新秩序在一场场火拼与厮杀中建立起来。有了雇佣与被雇佣,有了剥削与被剥削,有了暴富和赤贫,有了这块土地的繁荣“娼盛”。花窑原始积累的残酷不亚于煤窑,金钱的气息充斥在糜烂的空气中。花船上滋生着年轻女人的梦想,煤窑下沸腾着青壮男儿的热血。然而,仍有人顽强地以人的名义生存着,挣扎着,呼唤着公理与正义,期待着革命。
  《原狱》重磅演绎辛亥革命时期的天下大势!
展开
精彩书摘
  老头儿勾头趴在地上,昏花的老眼不看堤下的大漠河,也不管河里弟兄们造出的响动,极是困惑地看着距自己鼻尖不到尺余的地面,嘴角抽搐着,似乎想说什么,又说不出来。肖太平扶老团总在地上坐起时,老团总才抖颤着大手,抓起一把灰黑的渣土在鼻下嗅着,嘴里咕噜了一句:“不……不是土哩。”
  这就引起了肖太平的注意。
  肖太平看到,老团总所说的那不是土的土,顺着大漠河堤铺展着一条灰黑的路道。路道上有同样黑乎乎的牛车、马车在“吱吱呀呀”地行走。远处近处的旷野上,艾蒿丛生,几达人深,颇有一种史前的景象。行在路道上的牛车、马车如同行在丛林中一般。时有三五成群的力夫从旷野深处的小道里钻出来,携着一身黑乎乎的炭灰走向西面一个浓阴掩映的村落……
  老团总一生好奇,在生命的末路上,又一次表现出了自己非凡的好奇之心。
  看着面前的景象,老团总很吃力地对二团总肖太平说:“记……记下来,时同治七年八月,吾……吾曹团部众家眷凡三百逾四人,昨出旧年县,今夕徙……徙人漠河境,沿途景象颇异。于路道上见……见黑人来去,不知操何营生?尤怪者覆地之土也,灰黑如渣,似土非土,似石非石,竟为何物?待……待考之!”
  肖太平没去记载这寻常的事物,笑了笑,对老团总说:“老舅,您老人家别考了,我知道的,咱现在已到了漠河窑区。一年前,我和一帮弟兄被官军追得急慌时,到窑下躲过几日,对窑区的事也算熟哩。这过往黑人都是在窑下挖炭的窑夫,这似土非土的东西是矸石渣,挖炭时挖出的,铺路道最好,下雨不粘脚。老舅啊,这窑区倒是个好地方哩,混口饭吃容易,官军来剿时也能往窑下藏哩!”
  老团总“哦”了一声,有了点精气神。老头儿让二团总肖太平和儿子曹二顺把自己扶起来,挪到了堤上的一棵老槐树底坐下,再次打量起面前的这片天地。
  细细打量下来,老团总大约是满意的。旷漠多艾草,极目少人迹,况且又有活人的煤窑,正是落难英雄们暂时落脚的好地方啊!于是,老团总稍一沉吟,对肖太平交待说:“那……那咱就在这里避一避吧,待歇息过来,再……再赶路。”
  在同治七年八月的大漠河畔,老团总还是想着要继续赶路的,至于要赶到哪里去,估计他自己也不知道。北方的老家是不能再回了,那里已被征伐的官军夷为平地,村村过火,人人过刀,回去死路一条。大势也不好,东西两路捻子都败亡了,再也没有哪个王能收容他们。他们这支曾隶属于西路捻军的曹团已在一年前舍弃了刀枪,卖光了战马,只谋求一个简单的目的:避开官军的追剿活下去。
  当晚,曹团男女老少以老团总依据的这棵盘根错节的老槐树为中心,在大漠河畔的一片荒坡地上安营扎寨,支锅做饭。饭烧好,肖太平给老团总送饭时,老团总已起不来了,眼神飘忽迷离,口中只有呼出之气,几无吸入之气。
  老团总英雄盖世,历经恶战无数,身上伤痕累累,逃难途中又无药可用,胸前和腰后的伤口早已化脓生蛆,自然逃不过一死。然而,对死在这片黑土覆地的窑区,老团总耿耿于怀。躺在老槐树下的一张破草席上,老团总干枯的手臂抬了抬,指着从槐树枝叶间隙里漏下来的同治七年的零碎星光,对聚在身边的肖太平和唯一一个活着的儿子曹二顺断断续续地说:“你……你们别……别把我埋……埋在这!你们回家,要……要带上我一起回,这里的土不……不是土……”
  老团总故去的这夜,成了一个历史性的日子。后来大家才知道,这个日子竟是曹团弟兄告别颠沛流离的反叛生涯,转入平和安居生活的一条分界线哩。就是从这一天开始,让官军闻风丧胆的西路捻军的曹团突然消失了,一群来路不明的窑夫出现了。这也成了嗣后曹肖两大家族子孙们回顾家族历史的一条重要线索。
  这夜,大漠河在皎月星空下静静地流淌,两岸丛生的芦苇伴着夏夜的轻风沙沙作响。河边蛙呜此起彼伏,聒噪之声不绝于耳,映衬得天地间一派平和。空气中飘荡着的潮湿的河腥味和泥土野花的芳香味,更使这份平和显得异常真实。
  二团总肖太平凝立于老团总的遗体旁,突然问生出了顿悟:人生一世,实以自然平和最为可贵哩。他们这支家族部属在经过多年的流血躁动之后,-现在也该归复山野,去谋取自身的那份平和了。浴血苦战是一生,平平和和也是一生,聪明人还是应该于平平和和中获取自身那份生存权的。老团总如果早知道这一点,就不会在八年中送掉四个儿子的性命,自己最终也倒在这块黑土地上了……
  在大漠河畔掩埋了老团总,二团总肖太平l白日黑夜地沿着大漠河转悠,察看旷野上耸着的一座座煤窑,设想着把属下曹团团丁变成下窑窑夫的可能性。
  看来是很有可能的,曹团残部扎营住下来只几天,桥头镇上李家窑和王家窑的窑主、柜头就纷纷过来了,想招请团里的弟兄下窑挖煤。这地方本来就人烟稀少,加上经年大乱刚过,煤窑又都是新开的,力夫严重不足,工价便高,让不少弟兄动了心。弟兄们私下都和肖太平说,老这么躲着官军到处奔逃也不是办法,倒不如就地扎根,到煤窑上去挖煤了,既躲了官家,又能混口饱饭吃。
  这也正是肖太平的想法。于是,肖太平按老团总立团时定下的规矩,对此等大事进行全团公议。公议的结果不出意料,大多数弟兄都不愿再四处逃了,赞成留下。肖太平便顺着大多数弟兄的意思,把老团总在此歇脚的计划,变成了就地扎根的计划。并公议决定一举分光了曹团多年攒下的尚未用完的几百两公积银。
  分配曹团公积银时,肖太平想到了属于曹家l的偌大份额。
  肖太平对自己老婆曹月娥说:“公议已定,曹团就要散了,团里的公积银一分,日后大家就得到窑下独自谋生了,别人我不担心,倒是为你二哥担心呢!”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