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音乐会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357593
  • 作      者:
    朱秀海著
  • 出 版 社 :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朱秀海,一级作家,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主任。河南鹿邑人,满族,先后在武汉军区、第二炮兵和海军服役,两次参加边境作战。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痴情》、《穿越死亡》、《波涛汹涌》、《音乐会》、《乔家大院》、《天地民心》;长篇纪实文学《黑的土红的雪》、《赤土狂飙》、《东北抗联苦斗记》、《红四方面军征战纪实》;中短篇小说集《在密密的森林中》、《出征夜》;报告文学《河那边升起一颗星》等。《在密密的森林中》、《乔家大院》相继被翻译成英、法、日、韩文介绍到国外或由国外出版社翻译出版,中文繁体版《乔家大院》、《天地民心》相继在台湾出版,风靡台港澳、东南亚及欧美各国。电视剧代表作品有《波涛汹涌》、《军歌嘹亮》、《乔家大院》、《天地民心》等。曾获第二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一、五、九、十一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八一大奖);八五期问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第十届中国图书奖;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第八、第十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七届中国电视剧金鹰奖优秀长篇电视剧奖;第二十一、二十六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长篇电视剧奖;首届首尔国际电视艺术节最佳长篇电视剧奖;第三届电视剧风云盛典2006年十佳电视剧第一名;第三届电视剧风云盛典最佳编剧奖;中国电.视艺术五十周年全国优秀电视剧编剧奖;第三届冯牧文学奖等。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海军通令嘉奖一次。
展开
内容介绍
  《乔家大院》作者当代战争文学作家领军人物朱秀海巅峰之作
  一场我们连最后看一眼亲人完整尸骨的机会也没有的战争
  一场你无法缺席的原始森林中涤荡灵魂的迷狂《音乐会》
展开
精彩书摘

  正篇
  第一天
  1
  “可以开始了吗?”
  “可以。”
  我不是中国人。我是韩国人,1919年生于汉城。父亲是一所大学的日语讲师,母亲则在一家颇负盛名的乐团里担任小提琴手。
  父亲是在一场乐团为母亲举办的独奏音乐会上认识母亲的。那天父亲是个普通观众,他与其说是一见钟情地爱上了母亲,不如说是爱上了母亲用手中的小提琴演奏出的美妙音乐。
  父亲不懈地追了母亲三年。那三年里,母亲每一次演出结束后,都会收到他亲手送上的—束鲜花。父亲还是个诗人,这三年间每天为母亲写一首诗。他的炽烈而持久的爱终于征服了母亲的心,使她不顾家庭的反对,坚持和这个一无名气二无家产的大学教师结了婚。’
  “你真的准备好了,要听我—直讲下去?”
  1910年,中日甲午海战后实际占领了朝鲜的日本,强行宣布与我国“合并”。说是合并,其实就是吞并。朝鲜民族是个不屈的民族。他们为光复故国组织起来,展开了英勇的反抗。我的父亲成了秘密组织“光复社”的骨干成员,积极参与对日本占领军的袭击、暗杀活动。后来,他还成了组织里的—名暗杀专家。
  父亲做这些事一直瞒着母亲。作为一名优秀的青年小提琴演奏家,母亲正逐步接近自己事业的巅峰。母亲醉心于自己的不断成功,竟有两三年时间对父亲做的事隋毫无察觉。
  大约是在日本人吞并朝鲜三年之后,具体日期我记不清了,根据所谓“天皇谕旨”,日军占领当局开始对整个朝鲜民族实行文化灭绝,他们逼迫朝鲜人不说朝鲜话,只说日本话,勒令所有的音乐团体只能演奏Et本乐曲和西洋乐曲,不得再演奏朝鲜乐曲。母亲所在乐团全体人员在同一个夜晚秘密宣誓加入“光复会”,并拒绝演出。像父亲—样,母亲投入“光复会”的秘密斗争时也没有告诉自己的爱人,她的初衷也是要保护父亲。
  父亲和母亲在组织里相识于一年之后。当时父亲接受了一项从中国边境偷运军火的任务,上级给他派来一名女会员,以妻子的身份配合他行动。到了会合地点,父亲发现组织上派给自己的“妻子”,就是我的母亲。
  1920年夏天,我还不满一岁,“光复会”在汉城的秘密机关被日本特务破获,几名重要成员被捕。这—秘密组织的最高领导层一不做一不休,决定动员全朝鲜人民举行反日大暴动。一夜之间,南到釜山,北到鸭绿江边,上百万人,垒起各种武器,向日本占领者展开了大规模攻击行动。整个朝鲜,到处是暴动者的大旗,到处响彻着朝鲜人不屈的歌声!
  日本人血腥镇压了这场著名的大起义。他们攻击参与暴动的义军,并借机向誓死也不愿屈服的全体朝鲜人民发动了种族灭绝式的大屠杀。暴动失败。义军被杀者上万,和他们一同殉难的同胞则没法统计。父母亲身份暴露,被迫随着一批侥幸逃脱的义军越过中朝边境,以难民身份流亡到了中国东北。
  1922年冬,在中国东北流?了近两年的父母改换姓名,带我在名城大连定居下来。父亲在一所朝鲜人办的中学教日语,母亲冒充中国人,加入了当地—个由旧军阀出资创办的乐团。同年,我弟弟英男出世。
     ……

展开
目录
正篇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第八天
第九天
第十天(录音1)
第十一天(录音2)
第十二天(大结局)
附篇
给局领导的正式报告
附件一我某驻日机构给某局老干处的复函(摘要)
附件二有关抗联十六军情况的简略说明
日记一则
留给自己的秘密录音文档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