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已经灭亡,其原先散落的部落,有的向北边的薛延陀归附,有的向西奔去,向唐朝投降的还有十几万口人家,如何安置这些投降过来的突厥人呢?而这个问题一开始就出现了大相径庭的意见分歧。
朝廷里有人说:
“北狄侵扰中国已经很久了,今天他们丧了国,并不是仰慕道德而自己归顺。请皇上把他们全部入籍,安置在衮、豫之间的空闲的地带,使他们学习耕织,如此百万数量的俘虏都可以变成耕农了。如此,可以使中国的户口有增加,而漠北地区也就空了,北方的威胁自然解除。”
中书令温彦博进言道:
“汉代建武帝的时候,安置投降的匈奴在五原塞之下,使其部落完整,以便作为北方的屏障。并不变革他们的风俗和习惯,从而安抚了他们,借以充实那些空虚的地方,而且向他们表示对他们无所猜忌。结果,他们始终不再作乱。如果把突厥人安置在衮、豫一带,叫他们学习耕桑,那么就悖逆了他们的本性,这不是一种包含、养育的做法。”
秘书监魏征则说:
“突厥世代是中国的仇人,今天他们来投降,如果不加以诛灭,那就应当把他们遣还黄河以北地区。突厥是鸟兽野心,不与我们类似,当他们虚弱的时候,就会降伏,当他们强大的时候就会背叛,这是他们的天性。再说,秦汉都是以锐师猛将攻取黄河以南地区,并在那里设立郡县,就是不愿意使匈奴人靠近中国。陛下为什么偏要以黄河以南的地区来使他们居住呢?还有,投降的人有十万多户,几年之后,繁衍翻倍,而他们却都靠近长安,那可就成了心腹之患了。”
温彦博反驳说:
“不是这样的。天子对于四方的夷人,如同天地滋养万物,覆冒、承载他们,使他们有保障、安全的感觉。如今突厥已经破灭,剩下的人都来归附,如果不予以哀怜,反而抛弃他们,那就不是天地之德,而且有了阻隔四夷的嫌疑。臣以为,把他们安置在黄河以南的地方,便可使其死而生之,亡而存之,他们将世世代代地感激皇上的恩情,哪里还会叛变呢?”
魏征则说:
“魏朝的时候,落拓的胡人分别居住在靠近中原城市的地方,晋朝已经灭掉了吴国,郭钦、江统规劝武帝把这些胡人逐出这些地区,没有被采纳。结果,刘、石之动乱,终于倾覆了中夏。如果陛下一定要引突厥到黄河以南的地区居住的话,那就等于是养虎遗患了。”
温彦博又说:
“圣人之道没有不能通达的地方,所以说‘有教无类’。他们乃是一些被战争摧残剩下的人,是到了穷途末路的情形下归附于我们的,我们收养了他们,把他们安置在内地,将以礼法教育他们,以农耕训练他们,再选出他们中间的优良的人进入军队,有什么后患可担忧的?再说,汉光武帝的时候安置南单于,最终也没有叛亡。”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