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的父亲梅兰芳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949067
  • 作      者:
    梅绍武著
  • 出 版 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梅绍武回忆梅兰芳,儿子眼中的父亲,观众眼中的大师,京剧名宿刘曾复、哲学大家叶秀山联合推荐,梅葆玖:绍武见以亲见亲历的笔触,真实全面再现了父亲多姿多彩的一生!
展开
作者简介
  梅绍武,原名梅葆珍。195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著名英美文学翻译家、评论家、戏剧家、作家。戏曲艺术大师梅兰芳次子。主要翻译作品有:《阿尔巴尼亚短篇小说集》、《一个匈牙利富豪》、《海尔曼老爷》、《灰烬的沉默》、《马克思和世界文学》、《微暗的人》、《瘦子》等。著有《我的父亲梅兰芳》,编有《梅兰芳自述》《梅兰芳艺术评论集》。
  梅绍武先生曾担任全国政协第六、七、八、九届委员,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梅兰芳纪念馆名誉馆长,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华美国文学会和英国文学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理事等职。2004年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梅兰芳对中国京剧的最大贡献,就是把古老的京剧现代化了,并把中国京剧推向了世界。前苏联《大百科全书》中,就收录了梅兰芳的条目,长达好几页。足可见,梅兰芳在国际上的影响!在中国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际,出版其子梅绍武撰写的真实的梅兰芳(电影文学剧本)意义巨大!
  《我的父亲梅兰芳》以亲见亲历的笔触,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极为真实全面地再现了梅兰芳多姿多彩的一生,从而使读者对梅兰芳、梅派艺术有了感性的认知。
  《我的父亲梅兰芳》由梅绍武编著,绍武生前伏案挥笔、孜孜矻矻,这也体现了梅兰芳朴实敦厚的风范对他的深刻影响。
展开
精彩书评

  绍武兄以亲见亲历的笔触,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极为真实全面地再现了我父亲多姿多彩的一生,从而使读者对梅兰芳、梅派艺术有了感性的认知。绍武生前伏案挥笔、孜孜矻矻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我眼前,这也体现了我父亲朴实敦厚的风范对他的深刻影响。
  ——梅葆玖

  梅兰芳对中国京剧的最大贡献,就是把古老的京剧现代化了,并把中国京剧推向了世界。前苏联《大百科全书》中,就收录了梅兰芳的条目,长达好几页。足可见,梅兰芳在国际上的影响!在中国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际,出版其子梅绍武撰写的真实的梅兰芳(电影文学剧本)意义巨大!
  ——刘曾复

  梅兰芳是中国戏剧艺术“大师”,是中国人民艺术上的“伟大”的“老师”,接受老师的教育,即使是艺术性的,也不能仅仅是一种“消遣”。“古典”即“经典”,“经典”是要人去“学习”的。梅兰芳的艺术就是这样一种艺术上的“经典”,是后人“学习”的楷模和典范,中国人民以有这样一种“经典”而自豪,以有梅兰芳这样一位艺术上的大师而感到幸福。
  ——叶秀山

展开
精彩书摘
  11岁的梅兰芳一进大门,见到萧长华,连忙走过去打个千儿。
  萧长华双手扶住他,问道:“怎么,你小子也来了?想人科班?”
  小梅兰芳答道:“我想多学点能耐。”
  萧长华看了看群子,说:“学什么呢?”
  小梅兰芳:“学青衣。在家里已经学了好几出戏。”
  萧长华:“好,想继承祖业,是不是?有志气。那就带艺人科吧。”
  小梅兰芳:“谢谢您。”
  萧长华:“今儿个你先跟着看看,吃得了还是吃不了科班的苦。”
  小梅兰芳二话没说,脱掉长袍:“我跟大伙儿一块儿练功去。”
  萧长华望着梅兰芳的背影,心中寄予无限的期望。
  院子里好多孩子,有的拿着刀枪把子在练“幺二三”,有的在拉山膀踢腿,还有不少在练毯子功“小翻”。
  孩子们一见小梅兰芳,都不约而同地瞧着这个新来的小伙伴。教练功的老师喊道:“都是一个鼻子两只眼,瞧什么,接着练!”
  地上铺着一块破地毯,练“小翻”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翻跟斗,老师拿着藤子杆儿蹲在毯子旁边,练“小翻”的孩子,双手着地翻跟斗时,不论是谁的手稍稍抬慢一点,“啪”地一下,手指头上准挨老师一教鞭。
  小梅兰芳刚要随着练,老师侧头一指墙根,说:“去,跟他们几个小的去耗顶!”
  群子一看,几个年纪小的,两手扶地,头朝下,脚朝上贴着墙练倒立,有个年纪最小的,大概是因为耗的时间太长了,两手发颤,有点支持不住,想下来却又不敢,只能龇着牙咧着嘴硬撑,黄豆粒的汗珠直往下淌。
  小梅兰芳吃惊地呆望着那个小孩儿。
  那位监督练功的老师,回头一看小梅兰芳站在那儿发愣,便大声喊道:“你在那儿发什么愣?瞧戏哪?要不看你是新来乍到的,我这藤子棍儿早下去了!去,拿大顶!”
  群子一听,立刻跑过去,学那个小孩的样儿,双手按地想竖立起来,由于没练过,大顶拿不起来,“咕咚”一声,倒栽葱摔在墙根儿地上了。
  好些孩子一见此景,不由得都呵呵笑了起来。
  老师吼道:“乐什么?想让我'打通儿',还是怎么的!”
  孩子们立即鸦雀无声,又各练各的。
  老师气冲冲地走到小梅兰芳身边。
  坐在地上的群子,一看老师的神色和架势,吓得贴着墙根儿,准备挨一顿“下马威”。
  老师厉声说:“让你上这儿来耍猴儿来了?姓什么?”
  “姓梅!叫兰芳,小名群子。”
  老师一怔,又问:“姓梅?家里都有什么人?”
  “我爹梅竹芬去世了。梅雨田是我大爷,爷爷是梅巧玲。”
  老师“哦”了一声,又问:“刚学戏?”
  小梅兰芳:“打前年就开始学了。”
  “开蒙学的什么戏?”
  小梅兰芳:“朱老师教我《三娘教子》,可我没学好。后来吴老师又教我《战蒲关》、《二进宫》、《女起解》,学会十几出戏了。”
  老师的脸色这时由发怒转为平和,嘴边还挂着一丝微笑:“群子,到你这一辈,梅家三代都是梨园行;你可不能给你爷爷、爸爸丢脸,好好学,让你们梅家后继有人!”
  小梅兰芳连连点头。
  “那就更得好好练!”老师说着,让群子双手按地,帮他提起双腿,贴着墙根儿耗顶。
  练完功的孩子,犹如飞出笼子的鸟儿,一个个欢蹦乱跳。十几个人一盆水,围着铜盆洗脸,洗身上的尘土。一块猪胰子球用小线从中间穿过给挂在椅腿儿上。你也擦,他也擦,临了把一铜盆水洗得像泥汤一样。
  ……
展开
目录
苦难童年学艺勤
改革创新不停步
蓄须明志谱丹心
傲骨从来耐岁寒
携手同栽友谊花
菊苑芬芳四海传
附录:
梅兰芳在北京的几处故居
一世姊妹情——记梅兰芳两位夫人王明华与福芝芳
论艺术的古典精神——纪念艺术大师梅兰芳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