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这位兄弟对我很重要。当时他给我的印象就是有钱,物质对他不重要,最好搞一个非物质的东西,能多非物质就多非物质,就怕你不能非物质。他也跟王朔认识很多年了,俩人一合计,说,那我们就找姜文这样的人,少年得志,挣过钱,不为五斗米折腰??忘了是哪位老先生说过,您就算折了腰,未必能得五斗米啊。所以我们干脆不聊这个“五斗米”的事儿,直接聊“护腰”的事儿。拍《太阳》这个片子,腰绝对闪不着,拍。
——其实现在拍电影,也不需要那么多的钱,你要想拍个精神产品,iPhone也能拍啊,对吧。就看大伙儿是不是要这么来对待创作。如果大家对待创作的目的
就是为了物质、收入,我看这个导演和这个演员也做不成,很困难。
——其实还是刚才那句话,我们不是为了看一个鱼缸,不是为了看火车从A城市到B城市,我们是要看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要有背后“做手脚”的人,那就是
编剧、导演、演员等各种主创人员。你们能在两个小时里做出什么东西来,让人又能看到爽,又能受“毒害”。
——甭管哪位大师你算算,黑泽明也好,莱昂内也好,库布里克也好,你算算他一辈子拍过的这样的片子能超过五根手指头吗?超不过。所以是靠一代一代人在不断地讲一代一代人的故事。我们如果把上一代、下一代都讲完了,那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就讲我们这一代能讲的故事,这一代能听懂的故事,愿意感受的故事。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美国电影好看,我观察了一下,他们对观众有某种“调情”的心态,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形成的。什么叫“调情”呢?不是不正经的意思,而是说他们不把观众当上帝,一把观众当上帝,这电影就没法看了。他们首先得让自己心情好,心情不好谁还调情呢?然后把自己调整到荷尔蒙比较充足,既不太小,也不太老,心力体力都比较充足的那么一种状态,然后,跟观众展开一段隔着银幕的互动。中国人拍电影就是经常把自己当糟糠,反正嫁你了,俩孩子了,脸也不洗头也不梳了,什么糟心聊什么,弄得俩人都特没面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