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巫……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周礼》卷二十三《春官宗伯下》)此外,《商颂》、《鲁颂》都很难说是舞诗。因此,阮元的舞诗说,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阮元说,“颂”、“容”二字古通,是正确的,但这“容”字应指“礼容”,指祭祀等礼仪。《史记·殷本纪》说,周武王灭商后,“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阁”。《索隐》引郑玄说:“商家乐官知礼容,所以礼署称容台。”说明商朝就有掌礼容的乐官。商亡后,很多乐官“持其祭乐器奔周”。一九七八年出土的一件铜器,铭文中记载,商的乐官敞(微)氏奔周,周武王让他“以五十颂处”。这里的“五十颂”就是五十种礼仪,因为敞氏掌握了五十种礼仪,就封他为掌礼仪之官…。“颂”,就是“礼容”,颂诗就是“礼容”用诗。但“礼容”是很多的,三《颂》中并不包括所有的“礼容”用诗。从《诗》的实际内容看,用于祭祖、祈年报赛等祭礼的诗,在《周颂》中有二十八篇;《商颂》五篇,据《毛诗小序》说,全是祭祖诗。用于朝会宴饮及歌颂功德仪式的诗,有《鲁颂》的四篇,以及《周颂》的《振鹭》、《有客》、《敬之》、《小毖》。从这个事实看,三《颂》主要是天子、诸侯的祭礼用诗,也有其他礼仪用诗。《商颂》是商朝天子的祭诗(说见下文),自然应在《颂》中。鲁国是周公旦的后裔,一向享受特殊待遇。《鲁颂》可能因此得列之于《颂》。
古时祭祀,不仅要有歌颂功德的诗,而且也有娱神的舞。但歌与舞在祭礼中不一定都是结合在一块的。既有载歌载舞的场面,也有先歌后舞或只歌不舞的时候。我们从《周颂·有鼓》、《商颂·那》等诗所描写的祭祀场面中,就可以看到这种种情景。因此,应该说在《颂》中包括着歌诗和舞诗两种作品,说全是舞诗,或说没有舞诗,都不够全面。
总之,风、雅、颂是古代三种诗体,这三体的区分,既有音乐及作者方面的原因,也有政治上的原因。《颂》是庙堂乐章,对上帝和祖先神的崇拜,反映了奴隶社会的神权统治,因此,它是地位最尊崇的诗体。《雅》,实在说也是地方土乐,由于它出在王畿,便被尊为“正乐”,这反映了当时的尊王观念,也反映了贵族们的等级观念。《风》是各地以民歌为主体的土乐,地位比《雅》、《颂》要低。但从今天的观点看,刚好要倒过来,最有价值的诗歌在《风》、《雅》中,《颂》诗最差。
四、《诗经》的时代
《诗》三百篇大都没有明确的年代可考,尤其是民歌,长期在人民口头流传,很难具体说明产生的时间。所以,现在只能划一个大致的轮廓。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