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历史源流:明代中叶到清末民初中国文学的变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00005
  • 作      者:
    季桂起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目录

绪论——对中国文学“现代性”转换内在资源与机制的探讨
一、文学“现代性”的思想来源、内涵及认知尺度
二、中国文学从古典向现代转型的进程及其独特性
三、本土文化资源对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影响和作用
上编 积淀与躁动——本土文化资源对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孕育
第一章 传统文化的转折与文学革新意识的滋长
一、传统文学观念失范引发的文学变革征兆
二、“雅”与“俗”的转换与文学结构的调整
三、“情”向“理”的冲击隐含着文学观念的质变
四、“器”对“道”的消解形成了文学思想的解放
第二章 传统文化母体中新人文精神的胎动
一、传统生活方式变化与文学世俗化倾向的扩张
二、个人生活地位的上升与个性意识的朦胧
三、欲望的张扬及权利要求的增长
四、社会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的变化
五、文化内涵变化与新兴题材模式的形成
第三章 文学人文精神变化催动下的艺术追求
一、艺术形式的变化和文学格局的调整
二、词与曲的艺术革新对古典诗歌的影响
三、发生在散文领域的艺术变革
四、小说、戏曲的兴盛与抒情文学变革的艺术走向
第四章 人文精神的变化对文学主体人格的重构
一、传统知识分子的分化与新人文精神的形成
二、新人文精神影响下文学主体人格的变化轨迹
三、文学主体人格的重构方式及历史特征
四、文学主体人格重构的思想内涵与时代精神
第五章 明代以后文学变迁与停滞的历史原因
一、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变化对文学的影响
二、规范的松弛与异端的突起
三、撕不破的“网”与扯不断的“线”
四、破坏性暴力对文化及文学的摧残

下编 调整与萌生——西学东渐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孵化
第六章 西学东渐与中国文学观念的变革
一、文化环境的变化与文学观念的调整
二、众声喧哗中的高亢主调
三、西方文化思潮冲击下的文学“现代性”诉求
四、“言文合一”与语体化文学的倡导
第七章 文化改良与文学精神内涵的变化
一、社会变革要求与文化革新意识的高涨
二、民主主义思想的输入与国民意识的产生
三、“现代性”追求驱动下的民族意识及民族国家想象
四、传统的羁绊与对新的人生价值的寻求
五、缺乏理性引导的感性生命觉醒
第八章 “过渡时代”文学模式下的艺术改革
一、西方文学素质渗透与传统文学形式的变通
二、“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诗歌改革尝试
三、大众传播方式的兴盛与散文文体改革
四、小说地位的上升与“新小说”的艺术变革
五、戏剧改良和早期话剧对传统戏曲的冲击
第九章 文化的转型与文学主体人格的转变
一、文化危机对知识分子的冲击与人格重塑
二、启蒙与救亡的历史责任和文化人格转型
三、传统与现代艰难选择中的超越之路
四、走向“科学”与“民主”的精神洗礼
第十章 近代以来中国文学“现代性”转换的动因
一、文化资源变化对文学的根本性影响
二、文学作为社会改革“利器”的夸大性使用
三、生活方式变化带来新的文学需求
四、文学作为民族精神承载方式的内在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历史源流:明代中叶到清末民初中国文学的变迁》主要以“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为研究方向,研究从明代中叶到清末民初这一历史时期中国文学的变迁,从中考察与梳理影响这一阶段中国文学发展变化的诸种文化因素及其运行机制。尤其是研究推动中国文学从古典向现代转型的文化资源的调整、变动,以及这些调整、变化具体影响到文学内部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又如何形成了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从而为中国文学为什么会发生这一转型以及这一转型实际发生的状态做出比较合乎文化及文学自身运行规律的阐释。
    书稿以文化资源的变化为线索,分成两个部分描述中国文学走向“现代性”的道路:第一部分是明代中叶到鸦片战争,其特征是在传统文化内部逐渐孕育开始具有“现代性”性质的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逐渐积淀成为导致文学向“现代性”转换的文化资源,文学以这些文化资源为依托发生导向“现代性”方向的某些变革;第二部分是鸦片战争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其特征是受西方文化冲击,逐渐接受西方文化中“现代性”文化资源影响,并以这些文化资源为主导融合本土文化资源的一些适应“现代性”的因素,产生对文学传统的全面变革,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了“现代性”道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