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中的上海,并不完全来自于经验叙述。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一个被赋予意义的城市,也即文本上海。在20世纪,它表现为一种现代性意义的堆积,甚至表现出某种现代性修辞策略,并主要体现为近代国家意义与现代化意义,以此构成了“文学中的上海”强大的现代性身份。此间的主要原因在于,上海,作为中国的首位城市,其本身现代性逻辑的强大,以及由此导致的人们对上海现代性夸大想象的叙述。这一动机源于世界主义背景下整体的对“中国现代性与中国现代化”,这一民族“想象的共同体”的向往。上海充当了民族国家建构中有关独立与现代化意义的最大载体。由于受制于不同时期国家中心性意识形态的要求,对上海的想象性叙述也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一般来说,每一次想象性叙述的内容可能有所不同,但想象的基本逻辑没有变化。因而,整体的现代性叙述代替了特定的、多元的上海叙述,它冲淡甚至瓦解了作为实际地域城市的上海的复杂、混融、多元的特性。在文体形态上,也往往表现为凸显其现代性普遍意义而忽视其本身的地域色彩,很难成为地域文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