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br>导言<br>第一 关于《文选》产生时代的文化氛围<br>(1)建安以来“文学”概念的改变<br>(2)总集的出现及其体例的完成<br>(3)《文选》才是真正的总集,也是现存最早的总集<br>(4)《文选》和当时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关系<br>第二 《文选》的编辑<br>(1)昭明太子萧统<br>(2)“昭明太子十学士”和《文选》的编辑<br>(3)关于《文选》编辑的谬说<br>(4)《文选》成书前后萧梁皇室所编辑的一些类书、总集<br>第三 《文选》学史略述<br>(1)萧该《文选音》是研究《文选》的第一部著作<br>(2)曹宪建立“《文选》学”,其著作及其影响<br>(3)李善注——《文选》学的权威著作<br>(4)李善同时的《文选》学家——许淹、魏模和公孙罗<br>(5)《文选》学的庸俗化——五臣集注<br>(6)唐开元、天宝间《文选》的注释、修续热潮——冯光震、萧嵩、陆善经等<br>(7)《文选》给唐代诗文的影响<br>(8)唐代《文选》学给边陲和域外的影响<br>(9)宋代以后《文选》学的衰落<br>(10)近世《文选》学的复兴及其展望<br>第四 清儒《文选》学著述举要<br>(1)《文选音义》<br>(2)《文选纪闻》<br>(3)《文选理学权舆》<br>(4)《文选理学权舆补》<br>(5)《文选考异》<br>(6)《文选李注补正》<br>(7)《文选笔记》<br>(8)《文选考异》<br>(9)《选学胶言》<br>(10)《文选集释》<br>(11)《文选旁证》<br>(12)《文选笺证》<br>第五 《文选》流传诸本述略<br>(1)无注三十卷本<br>(2)李善注六十卷本<br>(3)五臣注三十卷本<br>(4)六臣注六十卷本<br>(5)集注一百二十卷本<br>第六 怎样阅读《文选》<br>(1)对《文选》的评价要正确<br>(2)阅读《文选》一定要口到<br>(3)不宜用庸俗的批点法读《文选》<br>(4)读《文选》的程序<br>附录一 萧统《文选序》和李善《上文选注表》章句.<br>附录二 《选学椎轮初集》台湾版序<br>选读<br>谢希逸 月赋(赋庚,物色,卷十三)<br>祢正平 鹦鹉赋(赋庚,鸟兽上,卷十三)<br>古诗十九首 (诗己,杂诗上,卷二十九)<br>傅季友 为宋公修张良庙教(教,卷三十六)<br>任彦升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三首,文,卷三十六)<br>江文通 诣建平王上书(上书,卷三十九)<br>谢玄晖 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笺,卷四十)<br>应休琏 与广川长岑文瑜书(书中 卷四十三)<br>赵景真 与嵇茂齐书(书下,卷四十三)<br>陆士衡 豪士赋序(序下,卷四十六)<br>刘孝标 广绝交论(论五,卷五十五)<br>陆士衡 演连珠(选前四首,连珠,巷五十五)<br>陆佐公 新刻漏铭(铭,卷五十六)<br>潘安仁 马■督诔(诔下,卷五十七)<br>王简栖 头陀寺碑文(碑下,卷五十九)<br>谢惠连 祭古冢文(祭文,卷六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