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当代阐释与转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606371
  • 作      者:
    吴建民著
  • 出 版 社 :
    凤凰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吴建民,1955年生,安徽亳州市人。1982年毕业于安徽师大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湖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获文学博士学位。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理论、古代诗学及古代文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发表于国内外重要刊物的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中国古代诗学原理》,合著《原人论》、《中国古代文论》等。主持教育部、江苏省政府及江苏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多项。现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当代阐释与转化》讲述了古代文论的“转型”问题早在1979年3月在昆明举行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成立大会上已经提出来了,本学会的宗旨就是要“建立民族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学理论体系”。这一宗旨实现的关键,就是古代文论的研究必须着眼于当代,实现与当代文论的融通和向当代的“转型”。由于这一宗旨意义重大,所以,几乎每次古代文论年会都以“转型”研究问题为大会议题之一。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文,心学”与文学本体论
第一节 “原道”说:对文学本体的形而上阐释
第二节 “言志”、“缘情”、“实义”说:从作品角度对文学
本体的探索
第三节 “文,心学”:文学生成与文学本体
第四节 古代文学本体论的当代转化

第二章 “感于物而动”与创作发生论
第一节 “感于物而动”:审美感情之产生
第二节 “物本感应”与“事本感应
第三节 “天之性”与“性之欲”:创作发生的心理学
阐释
第四节 “感而化生”、“天人合一”:创作发生论的思想
文化背景
第五节 古代文学创作发生论的当代转化

第三章 “神思”、“妙悟”、“天机”与艺术想象论
第一节 “神思”:艺术想象的基本方式
第二节 “妙悟”与艺术直觉
第三节 “天机”与艺术灵感
第四节 古代艺术想象论的当代转化

第四章 因言立象、以象尽意与艺术表现论
第一节 古代艺术表现论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神用象通”:艺术表现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因言立象:“象”之创造
第四节 “辞欲巧”:艺术表现的语言要求
第五节 古代艺术表现论的当代转化

第五章 “法度”与创作方法技巧论
第一节 古今文论关于创作方法的不同观念
第二节 艺术方法的功能与类型
第三节 篇法、句法、字法
第四节 古代文学创作的主要艺术表现方法
第五节 古代创作方法论的当代转化

第六章 “文质”、“言意”观与文学作品构成论
第一节 “文质彬彬”:作品内容与形式之关系
第二节 “质”:作品内容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文”:作品形式的构成要素
第四节 “意象”论
第五节 古代文学作品构成论的当代转化

第七章 “文各有体”、“因情立体”与文体论
第一节 古代文体论的源流发展
第二节 文体规范与文体确立
第三节 文体特征
第四节 古代文体论的当代转化

第八章 “经国”、“娱人”观与文学功用价值论
第一节 古代文学功用价值论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儒家的文学功用价值观
第三节 “自适”“娱人”:道家的文学功用价值观
第四节 古代文论家对文学审美功用价值的认识
第五节 古代文学功用价值论的当代转化

第九章 “体性”与文学风格论
第一节 “因内而符外”与风格成因论
第二节 “不主一格”:风格形态的多样性
第三节 “体性”论的当代转化

第十章 “通变”、“时序”观与文学发展论
第一节 文学通变论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
第三节 “世道既变,文亦因之”:社会发展对文学发展之影响
第四节 “必藉师承”:文学的继承
第五节 “推陈出新”:文学的创新
第六节 古代文学发展论的当代转化

第十一章 “德”、“才”、“识”、“气”与作家论
第一节 古代作家论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古代作家论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元气之养:作家论的生态学阐释
第四节 古代作家论的当代转化

第十二章 “赏”与“评”: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论
第一节 文学欣赏论
第二节 文学批评论
第三节 古代文学鉴赏批评论的当代转化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