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想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科本的这本《无处藏身》所讲述的故事,后来只找出一个干巴巴甚至也很老气的词语,那就是“抽丝剥茧”。事实上,科本在为你展现第一层谜团的时候,你绝对没有办法让自己的思维跳跃到第二层。《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称哈兰.科本为“现代圈套和曲折之父”,所言确实不虚。
我觉得哈兰·科本的小说总是给读者“惊”,无论是惊讶还是惊喜;总是让读者“悬”,无论是悬心还是悬胆。
事实上,在读《无处藏身》时,你的思维会自行围绕着所有的线索跳跃。就像丹·布朗说的,哈兰·科本具有特殊的创作才能,“他笔下的故事充满感情张力,节奏飞快,能够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你直到最后一页。”你在他的故事中,只能无可奈何、眼睁睁地看着他用一根线牵着你的好奇心,提溜着你战战兢兢的小心肝,一步步地沿着他无比缜密的思维,跟着他特有的节奏向前运动。
哈兰·科本的小说,尤其是《无处藏身》,你永远只能看到他给你的那根线。那根线就像是猫咪爪下那团毛线中的一个线头,在一团杂乱之中给人希望,给人想象,但是若你不整理到最后,永远也看不到深藏其中抑或是一直浮于表面的真正结论。
而在你确信自己已经沿着线一步步走向渐趋明显的答案时,脑海中又回想起作者曾经在故事中随意提到的一件事,于是,怀疑再次产生。没错,这一切都是你自己发现而不是科本硬塞的。你顺着他给你的那条线,一路运用着自己的思考向事件的终点走去。最终你发现,原来,最终的结果你始终不曾想到。
看完哈兰·科本的小说,因为你一直在怀疑故事中那个事实上最正直的人,你会有一种愧疚;看完哈兰·科本的小说,因为包袱打开,你会感觉如释重负;看完哈兰·科本的小说,因为自己最后那一刻发现了凶手,一种成就感油然心生;看完哈兰·科本的小说,因为最终发现故事基底的黑暗烟消云散,你会觉得其实整个社会充满阳光。
展开
——《纽约时报》
关乎家与家人,爱与失去的历险最为动人心魄。
——《华盛顿邮报》
谁都想把哈兰·科本和丹·布朗比较一下,分出一个伯仲,可谁都清楚,这两个当打之年的顶级作家,无论是在叙事还是在故事结构上,都在各自的路上到了最高峰,就如同珠穆朗玛峰的南坡和北坡,异曲同工。
——《纽约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