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
今日抵达孟买。这里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当然,那是因为我原来的想象都是乘船到达印度的情景,完全没有想到坐飞机来情况会截然不同。我所了解的一切,无论是来自人们的回忆还是那些书信,抑或是来自那些多年前的照片,确实都应该从记忆中统统地抹去。因为现在的印度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去。我必须先睡上一觉。
半夜里醒来了。睡觉前我把手表放在床下的行李箱上,于是伸手去摸:它却不见了。噢,别这样!不能就这样丢了啊!旁边床上传来一个人的声音:“给你,亲爱的,以后你可要千万小心啊。”现在是午夜12点半,我睡了大约四个小时。当然啦,我说的仍然是英国的时间,在这里现在应该是早晨7点钟左右。我已经完全清醒了,于是在床上坐起身来。我住在传道会接待站的女子宿舍里,房间里有七张棕床,一边四张另一边三张。每张床上都有人,看来也都睡得正香。但是,外面的城市却没有睡意,已然躁动不休,甚至隐隐传来音乐的声音。街灯映照着宿舍没有窗帘的窗户,在室内投下鬼魅般的光影,床上的睡客看上去就像冲上海滩的尸体。
然而,我的邻居——保护我手表的那个人——却很清醒,而且想找人聊一聊:
“你大概是初来乍到的吧,否则不会这样粗心大意。不过别担心,你很快就会学会的,所有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开始一段时间,你要特别当心饮食问题:只能喝烧开的水,而且无论到哪儿绝不能在大街上的小摊上吃东西。慢慢地,你就有免疫力了。像我现在,想吃什么都可以。我并不是说我真想吃那些东西——我讨厌他们的食物,说什么我也不会去碰一下的。你可以就在传道会这里吃饭,完全没有问题。提耶兹小姐亲自负责膳食,他们的炖菜做得很好,有时还有烤肉和奶蛋饼。我每次到孟买来都住在这里。我认识提耶兹小姐已经20年了。她是瑞士人,当年跟随基督教姐妹团来到这里,不过最近10年来她一直在传道会服务。能有她在这里真是他们的福气。”
可能因为房间里鬼魅般的光影的缘故,她看上去就像一个鬼魂:一身白色的睡袍,从头到脚都裹得严严实实;头发梳成一根辫子垂在脑后;脸色苍白而神情忧郁——活脱脱一个女鬼。她告诉我说,她在印度已经待了30年了,如果上帝要她死在这里,那她就会死在这里。这是上帝的旨意,30年来她只为他的旨意而活着。当她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她的声音却完全不像一个鬼魂,而是铿锵有力,就像一个忠于职守的坚强卫士。
“我们在卡法拉巴德①有一个自己的小礼拜堂。由于有许多纺织工厂,那个城市正在迅速成长,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伦理道德却没有任何长进。30年前我可能说过还有希望,但是现在——只剩下绝望了。无论你走到哪里,所见所闻概莫能外:薪水多了,自私自利之心就多了,乡下卖的酒也多了,电影院也多了。过去女人们都穿着朴实无华的棉布腰带,而现在她们只追求花里胡哨的外表,我们就更不要谈论她们的内心了。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自己的女人也好不了多少,干吗要求这些穷得叮当响的人做得更好呢。你看到对面那个地方了吗?看看吧。”
我走到窗前,向下面的街道看去。街上灯火通明,有如白昼,因为除了白晃晃的街灯,每个货摊和小贩的手推车上还点着石脑油火焰灯。到处都是人;有些人在睡觉——这里很炎热,无需被褥,他们都大咧咧地躺在地上。街上还有一些残疾孩子(其中一个男孩子已经失去了双腿,愣愣地坐在那里),白日里他们大概就靠乞讨为生,现在是“下班时间”,所以都显得轻松自在,甚至还有些开心。一些人从叫卖的小贩推车上买了食品,正站在一旁吃,另一些人则在臭水沟里寻找别人扔掉的东西。
她又示意我走到另一扇窗前。从这里我看到了阿氏旅馆。关于这个地方,行前就有人曾经警告过我,无论我觉得传道会接待站如何寒酸凄凉,也千万不要入住阿氏旅馆。
“看到了吗?”她仍旧坐在床上问道。
我已经看到了。这一边同样是灯火通明,街灯和店铺的灯光交相辉映。阿氏旅馆外的人行道上也是熙熙攘攘,只是这里没有印度人,都是欧洲人,活像一个被人遗弃了的群体。
她说:“他们八九个人挤在一个房间里,有的人甚至连这样的房间也住不起,只能露宿街头。他们彼此互相乞讨,也偷彼此的东西。有些人还很年轻,只是些孩子——他们也许还有希望,愿上帝保佑他们能够趁早重新回到欧洲的家里。至于其他的人,无论是男是女,他们已经在这里待了很多年,而连年的生活却是每况愈下。你看得出他们的处境,个个疾病缠身,一些人正走向死亡。他们是谁,又来自哪里?有一天,我亲眼目睹了非常可怕的一幕。那个人肯定不到30岁,大概是德国人或者斯堪的纳维亚人——皮肤白皙、身材高挑。一身衣衫褴褛,你可以清楚地看见他破衣烂衫下露出的苍白皮肤。头发已经长得很长,脏兮兮的彼此纠缠在一起;他身边坐着一只猴子,正从他身上捉虱子吃。这是真的,那猴子不断地从他的头发里捉出虱子送进嘴里。我看看他的脸,又看看他的眼神,告诉你吧,我看到的就是一个地狱里的阴魂。噢,不过我在印度还见到过更为可怕的事情。我经历过一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之间的骚乱,一次天花病大流行,还有好几次饥荒。我觉得不妨这样说吧,我已经目睹了这个世界上你可以看到的任何可怕的事情。经历过这一切之后,我学到了一条:在印度,没有耶稣基督的陪伴你根本无法活下去。无论白天也好、晚上也好,哪怕一瞬间没有了他或者在一瞬间你没有尽心尽力地向他祈祷——只要两者缺一,你就会立刻变成那个猴子帮你捉虱子的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因为你看,亲爱的,人性在这里毫无意义,简直是一文不值。”她的话,显然带有印度教徒或佛教徒对这个世界所持有的轻蔑态度。
她仍然端坐在床上。因为她又瘦又白,看上去确实显得强横而顽强,就像一个长着背脊的厉鬼。我转向窗外,又看了看阿氏旅馆外沐浴在耀眼灯光下的人群,不禁觉得她的话颇有几分道理,他们每个人看起来确实都像地狱中的阴魂。
2月16日:
萨蒂普尔。我的运气真是太好了,刚刚到达这里就找到了一间住房。我很喜欢这个房间,宽敞、通风而且空无一物。墙上有一扇窗户,我可以坐在那里俯瞰下面的集市。我的房间就在一个布店的楼上,必须爬上一段昏暗的楼梯才能到达。这个房间是一个叫因德?拉尔的政府官员转租给我的,他自己同妻子、母亲和三个孩子住在布店后院租来的几间狭小的房间里。布店属于别人,后院也属于别人。这里的一切都是不断分割的结果,而我现在就属于分割后再次分割的那部分中的一分子。不过,这个楼顶的房间让我感觉明亮宽敞而又有私密性,唯一不足的是,我必须同其他人一起合用后院里的厕所兼浴室和附属于这些设施的那个做清洁的小姑娘。
我觉得,房东因德?拉尔对我在这个房间里的生活方式很有些失望,他不断地环顾整个房间,想找到几件像样的家具,但是却一无所获。我想坐的时候就直接坐在地板上,晚上想睡了则展开睡袋铺在地上,房间里唯一添置的家具是一张小书桌,高不过一个踏脚凳,上面堆放着我的文件(这本日记、印地语语法和词汇,还有奥莉维亚的信)。这种书桌是当地店主们拿来记账用的。因德?拉尔还看了看房间里空空如也的四壁,他大概希望看到几幅画和一些照片——但是我觉得,这一类东西我都不需要,因为我只需要向外看,观察窗下那个繁忙的集市。我所希望的是,当我观看窗外这个特别的景致时不要因为任何其他物品而分心,因此连窗帘也没有。
因德?拉尔礼貌得近乎拘谨,以至于没有表达出他心中的失望之情,只是淡淡地表示:“你这样生活可不太舒服。”话刚说完,他便随即垂下了双眼,好像害怕我会因此感到难堪。当我带着随身行李到达这里的时候,他的表现同样别无二致。我没有雇苦力,而是把衣箱和寝具往肩上一扛,径直爬上了楼梯。当时,他不由自主地叫出了声,紧接着便也是两眼低垂,生怕我自己会感到难堪。
如果我像奥莉维亚那样行事,他肯定会感到自在得多。她同我真是有天壤之别。当年,她搬进他们那所房子(助理收税人道格拉斯的房子)居住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在她的房间里摆满了地毯、画和鲜花。她写信给玛西亚说:“我们现在看起来多少有些文明的样子了。”她后来又写道:“今天,克劳福德夫人(收税人的妻子——当地最有权有势的白人女性)来视察了我的安乐窝。我认为,她对我和我的安乐窝都不满意,但是却表现得十分圆滑!她对我说,她深知来这里的第一年总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我需要她帮忙,哪怕是任何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能帮我缓解困难,她都会尽力而为的。我一定要记住她可以随时为我效劳。我表示了(言不由衷的)感谢。说实话,有她在这里就是我最大的困难——否则一切都非常完美!可惜呀,我不能把心里的话如实告诉她。”
我已经见到了道格拉斯和奥莉维亚当年居住的房子。实际上,那是由于幸运的巧合,因为因德?拉尔现在工作的地方正好就在当年的英国人居住区(俗称“开化区”)之内,而他供职的“处置及供给局”就设在原来收税人①的房子里,也就是1923年克劳福德先生的家里。道格拉斯和奥莉维亚的家是一幢平房,前面带有一个游廊,现在成了“水利局”、市“卫生局”和邮政局的一个支局合用的办公房。同这里的其他东西一样,这两幢房子也是经过了分割和再分割之后加以使用的,以满足各种不同政府职能部门的需要。只有原医疗总监的房子还维持着原样,据说目前用做旅客接待站。
2月28日:
在“开化区”内,只有一幢英国人的老平房一直没有像其他建筑那样被改造成办公用房,而是被改造成了一间旅客接待站。一位上了年纪的看守人受雇打扫这里的卫生和向旅客开放。但是,他对履行这些职责并不积极,而且讨厌外人的打扰,只想按照他自己的喜好独自打发时间。当一个旅客出现的时候,看守人首先要他出示官方的许可证明,如果旅客拿不出许可证明,他就立刻认定自己的职责已经免除,扭转身径直回到他那间舒适的茅屋里。
昨天,我在旅客接待站外碰上了三位相当古怪的旅客。因为看守人拒绝开门让他们入住,他们只好把行李堆在一旁,躺在接待站的游廊上休息。三人中有一个小伙子和他的情侣,另外还有一个年轻的男人,他们都是英国人。年轻男人说话时带着英格兰中西部地区模糊不清的口音,但是却不承认这一点。他自称自己已经抛弃了所有个人特征,甚至包括他的衣服,所以现在身上穿的只有一件橘黄色的长袍,颇似一个印度苦行僧;除了头顶上留着一绺印度式头发,整个脑袋都剃得光光的。但是,尽管他好像已经抛开了人世间的一切烦恼,但是却仍然像其他两个人一样对看守人不许他们入住接待站而感到不快。那个姑娘尤其感到愤慨,她不仅对这个看守人不满,而且对印度的所有人都不满。她说,他们都是肮脏和虚伪的人。她虽然长着一张漂亮而舒展的英国人的脸,但是当她说出这些话的时候,这张脸就会变得粗俗而扭曲。我立刻意识到,她在印度待的时间越长,她这张脸就会变得更加粗俗和扭曲。
“你们来这里做什么?”我问她。
“寻找安宁,”她冷冷地笑着回答说。“结果找到的只有痢疾。”
她的男朋友附和道:“任何人在这里都只能找到这玩意儿。”
接着,两人不约而同地开始历数他们不幸的遭遇:在阿姆利泽①的一个礼拜堂里,有人抢走了他们的手表;在去克什米尔的火车上被一个男人欺骗,他谎称可以为他们提供一所便宜的船屋,却带着他们支付的预付金消失得无影无踪;也是在克什米尔,姑娘病了,患上的可能是阿米巴痢疾;在德里他们再次被骗,咖啡馆里的一个家伙信誓旦旦地保证帮他们以最优惠的汇率换到卢比,结果却拿着他们的钱从后门溜走了;在胜利宫②,女孩子被一群锡克族青年调戏;在前往果亚①的火车上,男孩子的钱包被人掏走了;在果亚期间,他还同一个手执剃刀的丹麦人干了一仗,并且得了黄疸病(那里正爆发流行病);女孩子还得过金钱癣,等等、等等。
正在这个时候,一直在茅屋里为自己烹制可口食物的看守人走了出来。他对他们说,游廊上禁止任何人停留。英国男孩带着挑衅的笑容说道:“好啊,有本事就把我们赶走。”虽然疾病使他显得有些虚弱,但是他毕竟是个牛高马大的年轻人,因此看守人也只能悻悻地站在那儿想着对策。过了一会儿,他又说在游廊上露营必须支付5个卢比,这个价格包括从旁边的井里饮水的费用。英国男孩用手指着一直锁着的客房回敬道:“把门打开。”看守人于是退回到自己的茅屋里,继续烹制他的食物,也许再想想下一步棋他该怎么走。
男孩子告诉我说,在伦敦时他和女朋友曾经听过一位来访的印度教高僧讲道,主题是“博爱”,使他们对印度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位高僧的声音柔和而又有亲和力,同讲道的主题极为吻合。他告诉他们,博爱是甜蜜的海洋,洋溢在整个人类周围,使我们沉浸在甜蜜的浪潮之中。他的眼光温暖感人,他的笑容充满欢乐。现场的氛围也十分温馨,摆放着茉莉花,点着熏香,还用香蕉叶装饰其间;高僧的演讲由两位信徒伴奏,一个轻柔地吹着长笛,另一个则轻轻地拍打着两片小巧的铜钹。台上的其他信徒都围绕在高僧周围。他们大多数是欧洲人,但是都穿着橘黄色的长袍,脸上露出纯洁无瑕的表情,仿佛早已经摆脱了罪孽和欲望的桎梏。讲座结束后,他们一起用印地语吟唱圣歌,歌词里讲的也是波澜壮阔的爱的海洋。离开讲道堂以后,男孩子和他的女朋友仍然沉浸在无比兴奋的情绪之中,久久地沉默不语。当他们终于开口时,便一致决定:为了找到渴望已久的精神财富,他们必须立即出发前往印度。
那位苦行僧说,他也是为了精神上的追求来到印度的。最初吸引他的东西来自印度教的经书,来到这里以后他并没有感到失望。在他看来,这些经书中所阐述的精神在印度南部的各个重要寺庙中仍然清晰可见。他在那里生活了几个月,像一个印度朝圣者那样净化自己的心灵,常常进入一种如醉如痴的冥想状态之中,周围的世界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同样得过痢疾和金钱癣,不过因为他生活在高尚的精神世界之中,这些疾病并没有成为他的烦恼。同样,住在寺庙里的时候他仅有的几样私人财产都丢失了,他也没有烦恼。后来,他干脆找到一位印度教导师为他剃度入教,把一切代表他个人特征的东西和所剩无几的私人财物一股脑儿抛弃,甚至包括他自己的名字。他得到一个新的印度名字,叫“契达南达”(与他同行的两个年轻人都叫他“契达”)。从那一刻起,除了手中的念珠和用来向乐善好施的人们讨饭的饭碗之外,他已经成为了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他发现这样做仍然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他不得不经常写信回家,让家里人通过电汇寄钱给他。按照导师的教导,他以朝拜阿玛那特圣窟注:即阿玛那特神庙,位于克什米尔地区的一个山洞中,是印度教圣地。为最终目标,踏上了横跨印度的朝圣之旅。到现在,他已经跋涉了几个月了。他最大的苦恼来自于人,他们总是尾随着他,讥笑他;孩子们尤其讨厌,他们会向他扔石头和其他东西。他根本无法按照导师的要求在树下过夜,而是不得不寻找廉价旅馆作为庇护,而且还要为得到优惠的价格同店主拼命地砍价。
看守人又出现了,他伸出三根手指示意道,在游廊上过夜的价格现在已经降到了3个卢比。英国男孩则再次用手指了指锁着的房门。不过,现在谈判已经开始,用不了多久看守人就会拿出房门的钥匙来。实际上,后来的情况表明,待在游廊上反而要舒服得多,因为客房内有一股发霉的气息而且十分昏暗;整个房间散发着死亡的味道。而且,他们确实在房间里的地板上发现了一只僵死的松鼠,这个房间以前肯定是一间餐室(那里有一个带镜子的餐具柜和一张贴在墙上的乔治五世①的插画),阴郁而压抑,不可能用做其他房间。站在房间后面的游廊上,可以看到那片基督教徒的墓地。在那里,我看见了那尊大理石的天使雕像,它超过所有坟墓高高地矗立着,那是桑德斯夫妇当年专门从意大利定做的,作为纪念碑放置在他们孩子的坟墓前。突然之间我发现,这幢昏暗的房子肯定就是医疗总监桑德斯医生当年的家,这才意识到桑德斯夫人从自己的后游廊上就能够看见她夭折的儿子的坟墓。
毫无疑问,那尊大理石雕像当年肯定是崭新而完好的——天使展开熠熠生辉的洁白双翅,怀中抱着一个大理石的婴儿。现在,天使只剩下一段无头断翅的躯干,怀中的婴儿也失去了鼻子和一只脚。所有的坟墓都已经破败不堪——杂草丛生,无论是大理石的墓碑还是坟前的护栏,凡是可以拆走的东西都早已不复存在。这让人产生了一种十分奇怪的感受:一座坟墓一旦像这样被毁掉并被杂草所淹没,墓中人就真正的死亡了。这片墓地的前面部分是印度基督教徒的坟墓,显然一直得到亲人们的看护,因而相形之下显现出一派怪异的生机,坟墓中的人至少暂时还没有死亡。
1923年
奥莉维亚一直对墓地非常着迷。还在英格兰的时候她就喜欢在坟墓间漫步,阅读墓碑上的文字,甚至直接坐在垂柳下的墓碑上,任由其想象力自由地翱翔。萨蒂普尔的这片墓地就更能引起她的共鸣。虽然萨蒂普尔对英国人说来一直只是一块面积很小的居住地,但是多年下来仍然有许多人死在这里;此外,其他一些没有基督徒墓地的地区也会把死者的遗体运到这里安葬。这里的大多数墓穴里埋葬的是婴儿和儿童,但是也有几座坟墓中埋葬的是英国军官的遗体,他们都是“印军兵变”时为保卫自己的女人和孩子而牺牲的勇士。当时最新的一座坟就是桑德斯夫妇的孩子的,那尊意大利的天使雕像也是最新和最为华丽的一座纪念碑。
当奥莉维亚第一次看到这个婴儿的坟墓时,感情上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当天晚上,道格拉斯发现她脸朝下横躺在他们的床上。她不许仆人们进来打开百叶窗,所以紧闭的房间里令人窒息,奥莉维亚已经浑身是汗,哭得像一个泪人。
“噢,道格拉斯,”她对他说,“我们有了孩子怎么办?”接着,她又哭泣道:“如果我们的孩子也死了怎么办!”
他花了很长时间才使她平静下来,带回家来的卷宗当然是顾不上了,他不得不把整个晚上都花在她的身上。他把能够想到的所有宽慰话都说尽了,告诉她现在婴儿的死亡率已经没有那么高了。他还说,他自己就生在印度,他母亲还生下了另外两个孩子,他们三人都存活下来了。过去,确实有许多婴儿死掉了,比如他的曾祖母,一生生下了9个孩子,其中就有5个夭折了,但是,那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那么,桑德斯夫人的孩子怎么会死?”
“亲爱的,这种事在任何地方都可能发生。她是因为并发症或者别的原因……”
“我也会得并发症的,也会死。孩子和我都会死。”他不同意她的说法,但是她坚持说:“不,如果我们一直留在这儿,必死无疑。我知道这一点。你也会看到的。”当她看到他脸上的失望表情后,立刻又想振作起来,甚至勉强挤出了一丝笑意。她伸手抚摸着他的脸颊道:“可是,你想在这里待下去。”
他马上急切地说:“这都是因为你刚刚来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还不适应。而对我们这些人来说,生活就很容易,因为我们都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子。但是你不知道,我亲爱的小可怜。”他贴着她的胸膛亲吻着她。“你知道吗,关于你遇到的问题我同贝丝?克劳福德谈论过多次。(不,亲爱的,你可不要把贝丝想象成那样的人,她可是个正派人。)在你到达这里之前她就知道,一开始你的生活会很困难。你知道你来之后她又是怎么说的吗?她说,她可以肯定像你这样敏锐而聪慧的人,肯定会……没事的。你看,亲爱的,她很欣赏你。而且——这是她的原话——你对印度的感受最终也会同我们大家一致的。奥莉维亚?你睡着了吗,亲爱的?”
她并没有真正睡着,只是她喜欢他贴着自己的胸膛躺在床上,双双蜷缩在白色的蚊帐里。月亮已经从桃子树后面升了起来,月光透过已经打开的窗户倾泻进来。道格拉斯发现她已经入睡,于是更加紧紧地把她拥入怀里,并且禁不住低声抽泣起来——仿佛沐浴在皎洁的印度月光之下,把她拥抱在自己怀里是一种难以承受的幸福。
第二天,奥莉维亚特地去拜访了桑德斯夫人。她带去了鲜花、水果和一颗对她充满怜爱的心。但是,尽管奥莉维亚对桑德斯夫人的看法现在已经改变,但是桑德斯夫人自己却一如既往。她仍然躺在那所凄凉而昏暗的房子里,也仍然是一个毫无魅力可言的乏味女人。奥莉维亚是一个对环境十分敏感的人,因此她不得不极力克制自己的厌恶之情。她非常讨厌邋遢的房子,而桑德斯夫人的家就非常邋遢;她的仆人也一样。没有任何一个人想到把奥莉维亚带来的鲜花插到花瓶里——也许她根本就没有花瓶?其实,她家里几乎什么都没有,只有几件丑陋的家具,而且上面还布满了灰尘。
奥莉维亚坐在桑德斯夫人的床沿上,听她讲述她的病情,好像是她的子宫出了什么问题。自从孩子夭折后,她的子宫就一直不正常——这是她唯一一次提到孩子的死,其余时间讲的都是后遗症给她的健康带来的严重影响。听着她的讲述,奥莉维亚渐渐产生了一个不应该有的念头,那就是桑德斯夫妇的状况确实很不妙,应该说非常的糟糕,虽然从来没有任何人公开地说出来,但那只是因为在印度的公务员圈子里,没有人会把这样晦气的想法如实告诉别人。奥莉维亚绝不是一个心口不一的势利小人,但是她却是一个唯美主义者,而桑德斯夫人讲述的种种疾病的细节却毫无美感可言;除此之外,还有桑德斯夫人的口音问题。当她喋喋不休地倾诉时,谁不会发现这个问题呢?很显然,她肯定属于那种从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奥莉维亚心里暗暗自责:我真是卑鄙,卑鄙无耻!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桑德斯夫人突然大吼一声,使奥莉维亚大吃一惊。她转身一看,发现一个邋里邋遢的仆人穿着一双邋里邋遢的破鞋走进了屋里。正是这个仆人的举动激怒了他的女主人——仆人穿着鞋子走进房间无疑是对主人极不恭敬的行为,要是在他们家里,道格拉斯是绝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桑德斯夫人的反应让奥莉维亚既惊讶又恐惧,她从床上猛地挺直了身子,那吼声仿佛出自一个疯狂的女人。她还用了一个肮脏的字眼咒骂他。仆人吓坏了,立刻鼠窜而去。桑德斯夫人这才疲惫地把头靠到枕头上,但是这一次爆发并没有就此结束。看来,她觉得有必要表明自己的态度,或者是为了给自己正名;也许,她对刚才脱口而出的脏话感到无地自容。她接着说,这些仆人都是真正的魔鬼,能把人逼疯;他们的问题根本不是因为愚蠢,恰恰相反,是为了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这些人一个个都非常精明,但是,他们之所以如此无礼完全是故意的,是为了折磨他们的主人。她列举了许多例子:偷窃、酗酒和其他各种不良习气。她还告诉奥莉维亚说,这些人的住处都非常龌龊——当然啦,你还能期望看到别的结果吗?这里的一切都是这个样子,到处都一样——整个镇子,包括每一条小巷和每一个集市,都概莫能外。奥莉维亚,你难道就没有见过这些异教徒的寺庙里是个什么样子吗?桑德斯夫人痛苦地呻吟着,伸出双手捂住了自己的脸,紧接着奥莉维亚看见泪水从桑德斯夫人的手指间源源不断地流出,睡衣下的胸膛随着剧烈的抽泣上下起伏。她哭诉道:“我求过他,而且求过很多次,我说:威利,我们离开这个地方吧。”
奥莉维亚抚摸着桑德斯夫人的枕头,自己也禁不住潸然泪下,有人竟然如此悲伤让她深感可怜。
……
展开
——《爱经》
人皆诞生于女人的子宫,最终最高的创造源于母性。
每个女人都是宇宙之母的化身,都应受到相应的尊重。人从子宫出,也只能从子宫入。我们既无法回到过去,回到母体,因此只能在对女人身体的出入中认识世界。
——《大涅槃坦陀罗》
实际上,我生来就是一个被置换的人。
有时候我确实回到了欧洲,但是过不多久我会烦恼不堪,又想回到印度。现在我发觉很难适应欧洲的气候,我已经习惯于印度的炎热气候,我似乎需要它。
——杰哈布瓦拉
深入印度,且笔下能让人最广泛了解印度的作家,唯一就是杰哈布瓦拉。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