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日本散文经典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8600046
  • 作      者:
    谢大光主编
  • 出 版 社 :
    学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日本散文经典》是外国散文经典丛书系列。
展开
内容介绍
  《日本散文经典》写了日本人惯于从一滴水看大海,长于制作盆景式的艺术。散文不正是一种“微雕艺术”,通过那点滴事物,俯察仰观,透视人生的本质,宇宙的奥秘吗?那一篇篇短小精致的散文,不恰好显示了日本人的智慧吗?
  日本语因其音节与语调的“贫弱性”,易于使诗歌散文化,散文诗歌化——一位学者如是说。然而,一事必有其两面,有其弊也必有其利。那结果不就是促成散文的发展与繁荣吗?
  早在十世纪,日本即有了一部出自女性之手的随笔文学《枕草子》,作者是宫廷女官清少纳言。她根据宫中生活的经历,将其所见、所闻与所想,然后记录下来,虽非有意为之,却成了日本随笔的鼻祖,千古不朽的名篇。
展开
精彩书评
  自然的风情是一种哀愁感,和恋爱的哀愁一样是人们先天具有的东西。

  ——西胁顺三郎
展开
精彩书摘
  即使白天,室内的光线也很柔和,因为只有少许光线可以透进斜顶低檐。从天顶到地板的所有东西在色调上都很淡雅;客人们自己也精心地选择了颜色不引人注目的服装。一切都呈现出古色古香的柔和,除了崭新的本色竹制茶筅和亚麻餐巾形成唯一的对比以外,任何使人想到新制品的东西都被禁止使用。茶室和茶具虽然褪了色,但一切都清洁如新。连房屋中最幽暗的角落都一尘不染,否则主人便不能被称做茶人。茶人首先具备的条件之一是扫、擦和洗的知识,因为一尘不染也是一门艺术。一件金属古玩决不能经一位粗心却热情的荷兰主妇之手。不用擦去从花瓶里溢出的水滴,因为它使人联想到露珠而感到清爽。
  关于这一方面,利休的故事清楚地说明了茶人所怀抱的清洁观念。利休的儿子绍安在甬道上清扫和洒水的时候被利休看到了。利休在绍安结束工作时对他说:“还不够干净。”并且命令他重做一遍。绍安不耐烦地又干了一个钟头之后对他父亲说:“父亲,没有什么可干的了。石径上洒了三遍水,石灯和树木都闪着水光,苔藓和地衣清新翠绿,地上没有一枝一叶。”“傻孩子,”父亲带着责备的语气说,“你这根本不是打扫甬道的办法。”他一边说,一边走进庭园,他摇着树,摇落片片秋锦——金色和红色的树叶!利休所需要的不单是干净,还有美和自然。
  “喜爱之屋”这个名字意指迎合个人的艺术趣味而建的屋子。茶室是为茶人而建,而不是有了茶室才有茶人。茶室也不是为后代人而建,因此它只是一个暂时的建筑。每个人都应该有他自己的房子这一思想基于日本民族的古代习惯,神道迷信规定房屋的主人死去以后,房屋里的住民应该搬走。这一行为可能是由于一些尚未被理解的卫生上的理由。另外一个早期的习惯是向每一对新婚夫妇提供新建的住房。在古代,正是由于这些习惯,皇宫才不断地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伊势的大庙——天照大神的大神宫——每隔二十年重建一次即是现代仍然保留着的一个古代的范例。
展开
目录

枕草子
方丈记
徒然草
奥州小道
日本人的微笑
茶之书
小园记
火钵
苦境
风景画家柯罗
武藏野
落叶
草之情
被描画的花
虫声
出了象牙之塔
我的书斋
旅行
我的孤独癖
阴翳礼赞
树根
日本的庭园
秋的气魄
给老友的信
自然的哀愁
梅雨
琴曲
秋之野
刺刺
樱花
春将至
听泉
春昼
恶妻
雪三景
死别
南风初起
雅典
痛苦忍耐的日子
割雪的季节
天皇走下神坛之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