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农村留守儿童书信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16120
  • 作      者:
    叶敬忠,吴惠芳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如果有可能,请您为来自农村的务工人员朗读一篇留守儿童的书信!如果有可能,请您给他们送上一《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信集!
展开
作者简介
  叶敬忠,1967年生于江苏省沐阳县。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发展社会学、社会问题、农村教育、留守人口、发展理论与发展规划研究。发表论文100余篇。主要著作有:《留守的童年》、《别样童年》、《阡陌独舞》、《静寞夕阳》、《关爱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参与式发展规划》、《发展项目教程》。
  吴惠芳,中国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社会学硕士,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农村发展干预与社会变迁、发展规划与管理、农村社会问题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留守的童年》、《阡陌独舞》等著作,参与编写《性别与发展教程》、《社会心理学原理及其应用》、《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书籍,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在今天的乡间,我们随处能看到他们小小的身影,或是独自坐在角落、走在路上,或是和同伴嬉闹玩耍,或是静静地依在苍老的爷爷奶奶身旁……这些孩子,就是我们已经熟知的“留守儿童”。他们成长在这个农村劳动力汹涌外流的时代,外出务工的浪潮使他们的父母远走他乡,也一并卷走了家庭的完整和朝夕相伴的亲子之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母为生计常年四处辗转、奔波辛劳,孩子们只能在无助和茫然中逐渐成长,当生活的各种现实和烦恼开始渐渐在面前铺开,记忆深处的父母笑颜却愈加模糊。“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这是此书信集中出现最多的一句话。一个问号的背后,隐含着孩子心底多少时日累积的思念和苦楚?这个大大的问号,又何尝不是这个弱小群体对现实的呐喊和控诉?
展开
精彩书摘
  夜,静悄悄的,月亮独自挂在天空,是那么的明亮,又是那么的孤独。我想,此时此刻,它一定满怀忧愁。快乐的日子那么短暂,孤独的日子那么漫长,而曾经的快乐也只能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永藏在心中。
  远方的爸妈,你们好吗?或许你们正在忙碌地工作,或许你们正在梦乡里遨游,而我却独坐在桌前思念着你们。我多么渴望能立刻飞到你们身边,和你们畅谈我的心里话,去感受一家人团聚的幸福。但是,这一切现在是不可能实现的,我只能在这雪白的纸上说说我的心里话。
  妈妈,还记得我刚满七岁那天吗?正当我迫切希望我的生日能尽快到来的时候,没想到也正是我与你们离别的时候。那天,我刚吃完饭,您就忙着帮我整理衣物,我不知何故。您说让我寄住在姨父家,让我跟姨父去他家,因为你们要去远方打工。我听了,多么的伤心啊!一想到要与你们分别,我的眼泪就禁不住流下来。但哭也没用,您硬把我拉上了车。当我从车窗口看您时,您也正泪流满面地和我挥手,交待我到了姨父家要听话,努力学习。我知道,您也是迫不得已才这样做的。您知道,当时正是我读书的年龄,不能耽误我的学业。就这样,我与你们都远走他乡,分别了。
  这一别就是四五年。每当您打电话回来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衣服够不够穿,在学校有没有零用钱……可是,您知不知道,我需要的并不是物质和金钱,我需要的是爱,是父母的关爱。
  而如今,虽然你们从远方回来了,但是为了赚钱,你们又一起去了上海。我知道,在外打工确实不容易,做事都要看老板的脸色。看到你们日日夜夜地为我和弟弟而劳累,我的心里实在是愧对你们。你们的身体又是那么虚弱,听姨妈说,妈妈您在一次工作中晕倒在了车间里。我听了是多么地担心,恨不得一下子能飞到你们身边,去照顾您。
  爸爸,您现在身体还好吗?您为了工作,差点也丢了性命。
展开
目录
前言
我曾经那么幸福
泪水无声,隔空有爱。每一次父母外出或归来时的情景,都是留守儿童最难忘却的画面,这些记忆的画面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牢牢地牵在了一起。记忆中纵使有苦,有辣,有酸,有甜,但永远也无法阻挡孩子那思念之情,那盼望之念。

我就这样在长大
岁月无踪,脚下有路。“自由”是留守儿童最欣然接受的来自父母的“礼物”,然而,也正是因为这“别样的自由”,留守儿童的童年形成了各种无法复制的形状,有的方方正正,有的歪歪斜斜,有的圆圆鼓鼓,有的扁扁尖尖有的留守儿童乐观、坚强、独立,勇于面对挫折,敢于挑战自我但也有留守儿童学习无助,信心丧失,自暴自弃,行为失当。

知道您是为了我
父母无影,亲情有痕。家,不是一栋房子,不是豪华的摆设,更不应是身处异地的几个人。家,是亲情,是欢声笑语,是永远无法分离的爱。留守儿童能读懂这个“家”,能读懂家里的寂寞,能读懂家人的异地阻隔,更能读懂父母亲人那无声的爱。这爱隐藏在父母日日夜夜的辛劳中,这爱体现在祖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这爱更陪伴着留守儿童的成长。

只想有您陪着我
抱怨无限,沟通有桥。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改变,抱怨也随之产生,抱怨父母及亲人的关爱太少,溺爱太多,体谅太少,要求太多。沟通太少,期望太多然而,这些抱怨又无不蕴含着留守儿童对父母归来的期盼,对回报父母的渴望,对“完整的家”的向往。面对留守儿童的呼唤,那些不能给他们“完整的家”的父母难道就不为之动容吗?难道就不能与家人冰释前嫌、共筑和睦吗?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