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随笔年选.2010.2010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6061477
  • 作      者:
    李静编选
  • 出 版 社 :
    花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静,辽宁兴城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著有随笔集《受伤者》、《把药裹在糖里》、《刺猬札记》(台湾),文论集《不冒险的旅程》(台湾)。主编有《中国问题》、《幽默二十讲》、2002年至今的《中国随笔年选》等书。现供职于《北京日报》。
展开
内容介绍
    《2010年中国随笔年选》是2010年中国随笔年选集,收录了《从“禁低俗”说到权力的边界》、《对文两则》、《文化振兴,不劳政府插手(外一篇)》、《天行有常,逆之不祥——转基因问题首先不是科学问题》、《以规则建设化解社会戾气》、《谁应该感谢谁?——从赵作海被要求感谢说起》、《关于男女双重标准》、《为什么中国不是文化大国?——厦门演讲》、《我们都“被信仰”了?》、《青春过剩与文化贫困》等作品。
展开
精彩书摘
    作者把比利写成一个“正直的野蛮人”,把纳尔逊上将说成是比诗人更伟大的感召者,把威尔船长视为谨醇克己的精神贵族,目的是为现时代普遍的精神堕落提供批判性对照,在这部篇幅不长的小说中绘制一份道德谱系,并使之贯穿一种强硬的道德训诫。作者对于不同人格内涵的揭示,显然不只是为了服务于故事的界面。例如,格雷弗林船长是个次要人物,在第一章中出现后便消失不见了,作者同样以生花妙笔给他制作素描,并以柔情的幽默描绘这个“聪慧仁慈”的人物。事实上,麦尔维尔对于海上社会并不抱有浪漫化的想法,他将战舰的警察系统与陆地的商业部门相提并论,认为两者都是与“全体的道德意志相违背”,但是只要涉及人类道德风范及其消亡之中的纯真质朴的魅力,他会不惜笔墨,将誉美之词奉送给帆船时代的水手,并以高调的姿态对陆地文明社会做出冷峻的评判。麦尔维尔的海上道德哲学,后来在康拉德的同类创作中显然是有所呼应。麦尔维尔是美国人,康拉德是波兰人,他们对大英帝国帆船时代的海军和商船水手怀有淳朴的景仰之情,根据这个光荣的群体来设计那些具有道德魅力的人物,这种做法能够反映他们的价值观。
    《比利·巴德》其实是一部外国题材的小说,写的是英国海军的故事,为什么查尔斯·瑞克说它表达的是“对美国命运的悲观看法”?因为美国是新兴的商业文明和现代价值观念的代表。身为美国人,作者的立场和视野必然影响他对题材的思考,而他的思考确实是溢出了故事的界面,使得小说的叙述也包含诗人对于现代文明的反思。
    纳尔逊的“胜利号”残骸与欧洲庞大的铁甲舰,英吉利海峡的战争与巴士底狱倒塌的“斗乱烟尘”,革命时期那种“异教徒的大胆放肆”与欧洲时局的动荡不安,这幅宏观的历史图景意味着价值的变革,也意味着价值的深刻危机;作家并没有被“人的权利”及其进步的表象所迷惑,而是对这个世界的进程抱有微漠深广的忧虑。篇中但凡涉及法国革命、拿破仑及“恐怖时期”的督政府,几乎都没有什么好的评价。作者批评英国海军的“强行征募”政策,对“诺尔哗变”做出中肯分析,但总体上还是将英国海军的危机与欧陆革命的动荡联系起来,强调旧秩序的崩溃所带来的各种恶果。他的同情是落在英国人这一边,仿佛这个岛国象征的体制和道德感处在孤立的境地,被革命的火焰和地狱魔影所包围。麦尔维尔遗作中这种保守的思想、立场,影响到这个故事的讲述。他坚守贵族荣誉感和自觉的道德激情,这种思想贯穿于各类离题话的敷衍阐述当中,也体现在纳尔逊上将、威尔船长和格雷弗林船长这些形象的刻画之中。
    中心人物当然还是威尔船长。一个斯多亚式的精神贵族。他不像“英俊水手”或纳尔逊上将那样熠熠闪亮;他的面目是要平凡得多,但他的人格当中有着一个令人着迷的跨度,从军人的严肃干练到耽于沉思的书卷气,使他的形象散发独特魅力。威尔船长其实就是那种父性权威,凝聚着种族的精血和理性,而一个没有父性权威的种族则是破落混乱的,会纠缠于怨恨而丧失希望。我们不应该将他对于信念、秩序和形式尺度的看法,仅仅理解为刻板的军纪训导或书生气的迂腐,而是应该理解为对于价值失范时代做出的敏锐修正。小说第六、七章制作的两幅素描,可以帮助我们去深入人物的精神世界,那种斯多亚式的超然与内威的微妙反差,有着造型上的坚实内敛的美感。
    麦尔维尔是一位小说大师,对于人物的精神等级有准确的把握。他并没有去美化普通群众的精神面貌,也未借助于罗曼司和通俗剧的情欲渲染。他想探究人性恶在道德生活中的位置,而不是要去绘制一个平面化的地狱。小说是典型的19世纪作品,保留着性格鉴赏的趣味。它不像今天的小说,由于价值的过度分解而趋向于琐碎暖昧,而是根据反思的张力来设计人物,将人物形象与道德思考的内在活力结合起来。谈到威尔船长,如果说此人只是一个实施纪律者,并不具备深沉的人格魅力,如《导言》作者所说,不过是“一个蹩脚的纳尔逊”,那么比利的审判恐怕也不至于如此让人思索。换言之,对威尔船长轻易做出贬抑性的评论,其实会削弱这出悲剧的力度。
    五
    其四,关于比利的审判。具有父性权威的英明的威尔船长,在关键时刻抛弃了比利,这只最需要他保护的羔羊。是他组织并操纵战地临时军事法庭,将比利送上了绞刑架,因此在读者心目中,他的行为无异于谋杀,做了克腊加特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如果说比利的悲剧是代表“正义和法律的冲突”,那么威尔船长至少没有站在正义这一方。他成了法律冷酷无情的代表,他的判决是对纯真无辜的谋杀。
    比利的审判是小说的高潮,有关庭审的章节也是此书篇幅最长的章节。读者关心的是,判决能否有另外的结果?也就是说,比利能否不死?根据《军律》和《反叛乱条例》,比利虐杀上级,理当处死。将此案移交舰队司令员来处理,结果怕也一样。
展开
目录
李静 序言
第一辑
耿占春 沙上的卜辞
任洪渊 还是那个太阳
——我的2007独白
崔卫平 你的腹中有一千道光芒
袁传旭 论社会自治
张念 犬儒主义:中国式的启蒙逆子
蒋蓝 被诗化的权力

第二辑
王明珂 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
王昭阳 亚裔男之忿(外一篇)
李大卫 历史玩了个小周天
罗永浩 秋菊男的故事

第三辑
张大春 偶然之必要
敬文东 夜晚的宣谕
郭宏安 加缪:美与历史的博弈
许志强 铁盒遗稿:《水手比利·巴德》
李皖 过了二十年,无人来相会
李长声 四方山闲话
刘春 谈艺两题
贾晓伟 无厘头(外一篇)
子默 塞林格:不仅仅是青春
张闳 “造反文艺”与暴力美学
王小鲁 我的纪录片是媒体
——艾晓明和赵亮的影像实践
张定浩 文学与政治
——近距离看林达
朱航满 日暮酒醒人已远

第四辑
陈嘉映 哲人不王
刀尔登 读史七则
咪蒙 好疼的金圣叹
黄波 中国知识分子何时失去对“道统”的担当?
于英红 利玛窦与晚明的辛苦遭逢
雷颐 愚昧与开放
齐宏伟 难以道别的司徒雷登
羽戈 我们为什么要谈论民国?
李洁非 告密
王培元 聂绀弩的“独立王国”
苍耳 病理切片上的群星
赵诚 “美丽岛”事件始末

第五辑
何光沪 信仰与自由
金雁 《路标》百年
徐贲 人文教育和民主政治
范昀 反美主义的幽灵
杨不风 太平洋战争时期的京都学派

第六辑
肖雪慧 从“禁低俗”说到权力的边界
邓晓芒 时文两则
周泽雄 文化振兴,不劳政府插手(外一篇)
田松 天行有常,逆之不祥
——转基因问题首先不是科学问题
于建嵘 以规则建设化解社会戾气
张绪山 谁应该感谢谁?
——从赵作海被要求感谢说起
李银河 关于男女双重标准
韩寒 为什么中国不是文化大国?
——厦门演讲
李向平 我们都“被信仰”了?
张天潘 青春过剩与文化贫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