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艺海浮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036476
  • 作      者:
    吴冠中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吴冠中,笔名“茶”,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1919年出生于江苏宜兴县。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公费留学,次年赴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深造。1950年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艺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数十年来历经坎坷。苦恋家园,在致力于油画民族化与国画现代化的不断探索、创新中。创作了大量的绘画艺术作品。曾于北京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大英博物馆、巴黎塞纽齐博物馆、美国底特律博物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印尼国家展览馆及台湾历史博物馆等处举办个展数十次。已出版画集、文论集、散文集七十余种。1990年获法国文化部最高文艺勋位。1993年获巴黎市勋章。2002年3月入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
展开
内容介绍
  经典的散文随笔,磊落的人生感悟,独特的生命体验,坚贞的文化守望。吴冠中先生的散文,述及人生旅历,沉潜着人性的歌哭,论及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凝聚真知灼见。这本薄薄的《艺海浮沉》,背负着遗珠之憾,但求呈现吴冠中散文的多种风貌,勾勒这位跨世纪优秀艺术家的生命真迹。吴冠中先生认为,  "叛逆的师承"一语是加于自己的"桂冠"。其人品艺品力透纸背,尽在其中。
展开
精彩书摘
  难于笼统评价文人画作品,因情况正如西方现代绘画,其间鱼龙混杂。优秀的文人画作品意境深远,启迪了人们的审美情致,在我国国民的美育教育中起了普遍的潜移默化作用。当我在卢浮宫细心揣摩米勒和柯尔贝描写的农民和工人,体味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情感,突然郑板桥也闯了进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细小吾侪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坦率地说,比之米勒或柯尔贝,我更爱郑板桥,更爱他那种高放风筝不断线的艺术境界,不过我当时是尽全力在钻研油画,那关联着我的手艺与职业。
  从某个角度看,西方现代派绘画对性灵的探索与中国文人画对意境的追求正是异曲同工。表达自我的作品不易理解,倒往往易于被误解和曲解,“逸笔草草”引来“潦潦草草”,谬种流传,赝品泛滥,厕所里的庸俗涂抹也往往冒充马蒂斯的风格。西方现代绘画强调造型特色,强调视觉形象,一度排斥绘画中的文学因素,“文学性绘画”是贬词,是对绘画中追求文学情趣的讥讽。但实质上,只能是排斥那种肤浅的、表面的文学语言对绘画特性的干扰,而绘画自身,毕竟是作者性灵的表露,其间不仅涵蕴着文学,更牵连着哲理,大象无形啊,老子庄子啊,禅啊,早已成了东、西方现代画家们时髦的口语。文人画窥探了脱俗的艺术领域,其发现之功不可磨灭,在这同一领域中如今倒是住满了西方现代派艺术,他们财大气粗,热闹得很!
展开
目录
主编者言
画里阴晴
扑朔迷离意境美
关于抽象美
贾岛诗中画
是非得失文人画
肥瘦之间
人之裸
说逸品
错觉
风筝不断线——创作笔记
艺途春秋——五十年创作回顾
水乡青草育童年
忆初恋
婚礼和父亲
他和她
歧途
杂记狂人
而立与不惑——50至70年代生活杂记
上海街头
浙江屐痕
调色板
惶恐
希望



大宅
老树
点石成金
说墙
爷爷奶奶再见
发与秃
天险无通途
家家娃娃皆天才
蜂蝶何处觅芬芳——展画东京题外话
又见巴黎
巴黎札记
凡高
雁归来
高山仰止——潘天寿老师
吴大羽——被遗忘、被发现的星
玉龙峰前执君手——访老同窗李霖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