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权”,这是一个在当代中国才兴起的概念。
尽管如此,却并不能说古代中国人对“隐私权”的实体就全无感知,就丝毫没有这种意识。中国有一句古话“天高皇帝远”,用来表示一种很自得的状态。为什么自得?因为那个权力至高无上、威严仿佛无所不在的皇帝管不着自己,他们有了自己的空间。上古老人击壤而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伺有哉!”显然,这个老头儿在他的那块土地上,感受到的是一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快乐。
而与百姓对立,官方对百姓有自己的空间和“隐私权”是非常不满的。秦始皇任用的宰相李斯,就给秦始皇献策,要以严刑峻法消灭百姓的私人空间。在他眼里,老百姓在这样一个私密的空间里,“人则心非,出则巷议”,所说所为都是对皇帝和朝廷不利的,应该禁止才行。
朱元璋不同,他对臣民的私生活更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希望普天下每一个角落里都有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以便窥知臣民们在原属私人空间里的一切言行。于是乎,“没有私生活”,便成为明初人们生活的一个显著特征,对在朝做官的人来说,尤其是这样。
关于朱元璋对官员无孔不入的窥伺,有这样几个有趣的故事:
宋濂,这个开国功臣,又是文人领袖,明朝的典章制度都是经由他手制定的。朱元璋很宠爱他,还专门请他做太子的老师。有一天晚上,宋濂家里来了客人,他招待客人,陪着饮酒。次日上朝,朱元璋问他,你昨晚在家喝酒没?宋濂是个朴厚君子,以实对。朱元璋接着又问,与谁在一起喝的?你为客人们准备了哪些好菜?宋濂一一作了如实回答,但心中究竟不免诧异。等宋濂回答完毕,朱元璋哈哈大笑,说宋爱卿真是老实人,没有欺我。宋濂这才知道,他即使退朝居于深宅大院中,也逃不过皇帝的眼睛。
一个儒生钱宰,被朝廷重召,编《孟子节文》,退朝回家,思念故乡,文人积习不改,便作了一首诗:“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展开
——《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