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生命和精神来自多样性
我和家人逛过世贸商城之后坐出租车回家,一路上老是塞车。年轻的司机满腹牢骚,不停抨击有关城市交通的种种弊端。这让我想起了刚刚读过的一本研究城市问题的专著:《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译林出版社)。
交通问题是城市不好对付的一道难题。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者和设计者相信,如果他们能解决交通问题,他们就能解决城市的主要问题。但本书作者简·雅各布斯却认为,城市有着远比车辆交通要错综复杂得多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比如,城市安全从何而来?什么样的街道是安全的,什么样的不是?为什么有的城市花园赏心悦目,而有的则是藏污纳垢之地和死亡陷阱?什么使得城市中心迁移了它们的位置?为什么一些街区仍然贫困而有些街区却获得新生?生发城市多样化的条件有哪些?怎样使城市良性运转?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作者挑战了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使我们对城市的复杂性和城市应有的发展取向加深了理解。我相信,本书对于我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简·雅各布斯是一位女性,曾任美国《建筑论坛》编辑。在负责报道城市重建计划的过程中,她逐渐对传统的城市规划观念发生了怀疑,并由此写作了这部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经典名著。作者不从城市规划的专业出发,而是从城市主体居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细腻地感受和发现着城市,卓见迭出。《纽约时报书评》文章认为,这“也许是城镇规划史上唯一最有影响的著作”。
作者推崇城市的多样性,她认为,城市是人类聚居的产物,是一个极富动态的地方,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人们的兴趣、品位、需求、感觉和偏好五花八门,千姿百态,因此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社会角度来看,城市都需要一种相互交错、互相关联的多样性,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她犀利地指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贬低了高密度、小尺度街坊和开放空间的混合使用,从而破坏了城市的多样性。而所谓功能纯化的地区如中心商业区、市郊住宅区和文化密集区,实际都是机能不良的地区。由此出发,作者深刻分析了产生城市多样性的四个必要条件:一是内部区域的主要功能最好多于两个,这些功能必须能够确保人流的存在;二是大多数街道必须要短,而且能够很容易拐弯;三是建筑物应该各色各样,年代和状况各不相同;四是人流的密度必须要达到足够高的程度。作者认为,这四个条件的结合才能产生有效的经济资源。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