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思想与乡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2402454
  • 作      者:
    崔卫平著
  • 出 版 社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思想与乡愁》:伏尔泰与大地震
  筹划自己有长度的人生
  我们的尊严在于拥有价值理想
  
展开
作者简介
    崔卫平,江苏盐城人,1984年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文艺学硕士,现为北京电影学院基础部教授。主要从事的领域有:电影批评、文学批评、社会与政 治批评以及当代中-东欧思想文化。著有《带伤的黎明》、《看不见的声音》、《积极生活》、《我见过美丽的景象》、《水木年华》、《正义之前》等。翻译有 《布拉格精神》、《哈维尔文集》、《通往公民社会》(与人合译)。
展开
内容介绍
    在今天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价值尺度,如何拥有恰当的美学眼光?这两者是否同样重要?能否既是拥有伦理的,也是符合美学的?本书主要运用文学及电影作品,通过追寻伏尔泰、狄德罗、康拉德、伯尔、索尔仁尼琴、海子、王小波等人的踪迹,对这些问题做了独特而极具意义的思考。
    这本富于深刻思想内容和人文价值的思想文化随笔,重在探讨当今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价值理想,以及如何拥有恰当的现代美学眼光,其中议题包括当代美德、人文精神、人性的幽暗意识、文化现代性,美学与伦理关系以及知识分子的角色等。其对当代价值理想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都站在美学、哲学的高度,其命题和内涵所指 向的当代思想文化重建,富于极强的人文价值。
展开
精彩书评
    我们的人性并不是死水一潭,而是随着周围世界的风景和我们的行动。发生相应的变动和变化,它如同流动的活水一般的东西——不仅在于我们过去及今天是什么,而且还在于我们将可能成为什么。而可能性总是高于现实性。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或许可以提出诸如此类的命题——建设我们自身,如同建设这个世界;关照我们的精神,如同关照我们的物质。
    ——《我们的尊严在于拥有价值理想》
    
    你不必感到重要的事情正在你身外发生,重要的东西正在离你越来越远。由于某些原因,你不能到场,而在你身后那件重大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不是的,不是这样子的。对于你来说,没有比你存在于这儿更加重要的事情了,没有比你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更加重要的了。你无须将自己嫁接在别人身上,寄生于别人篱下,从别人那里寻找起点和力量。你原来也是有力量的,你是你自己的起点,也是这个世界的有力起点之一。
    ——《你的腹中有一千道光芒》(备选)

    人们往往拥有这样的幻觉,仿佛一个正在追求正义的人,并且因为这种理想追求而承受了巨大压力,那么他本人便是正义的和理想的了。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一个人并非在公共生活中习得所有美德。有关他本人的美德的训练,他从什么地方获得有关芙德以及自由的知识,这是另外一本需要单算的帐。
    ——《一言难尽索尔仁尼琴》

    在任何领域中,都存在这么一个难以解释的“中间地带”,一些难以清理的“间隙”,这就是诗的理性。是诗所栖身的场所。在这个有待探索的、可能也是危险的领域面前,人们必须抱有足够的谦卑,而不能傲慢;傲慢只会毁了它们,毁了诗的理性或者想象力。
    ——《我们在哪里错过了海因里希·伯尔》

    在那种极端处境的非常时期,人性突然与平时表现得完全不一样。突然土崩瓦解、渍不成军。这首先是由外力引起的,更多情况下是被迫的、不得已的和无意识的,是在一个人对于外部世界失去控制之后,也失去了对于自己人性的把握。
    ——《经历了人性的灾难》

    是否这些审讯官、法官们,曾经有那么一些时刻,面临着这种选择:如果不得不与被自己审判的对象一道进入历史,那么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更加能够接受的方式?尤其是自己的后人看起来更加能够接受的方式?
    ——《邪恶体制下的个人选择》
展开
精彩书摘
    曾几何时,在我们这片大地上盛行“人定胜天”的说法,认为在自然面前,只要有足够的胆量,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我们小时候的语文书上有这么一课,“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如此狂妄颟顸,在今天已经没有多少市场了,但是放弃这句口号,并不意味着放弃它背后体现的人与自然的某种狭隘立场——认为自然仅仅围绕着人类的意志而存在,仅仅出现在人所期待的视线上,它应该顺应和满足人类的要求,而不是作为自身存在。“万物皆备于我”,不知可以看作这种看法的古老渊源之一。
    可以借用一些思维模式来表达。美国社会学家彼得·贝格尔曾经运用过这样一组概念:外在化、客观化和内在化。“外在化”指人通过其身体和精神的努力,不断地将自己的存在倾注到这个世界;“客观化”是指这种倾注活动到了一定的程度,人自己活动的产物变成了与自己相异的“实在”,贝格尔指的是“人类社会”这种东西,它本来是人的创造物,结果变成了一种如同“客观存在”,有时甚至与人自己相对立;“内在化”则是指人自己重新运用自己的“社会实在”,将它从客观世界的结构变为自己主观意识的结构,当人自愿接受来自社会的各种约束,也就是将社会内在化了。
    这些不同层次的区分,也可以用来测量我们对于自然的认识,进展到什么地步。非常有可能,我们一般流行的对待自然的看法,仍然停留在第一个“外在化”的阶段,即对于自然主要采取一种投射式的态度,即将人们自身的需求和期待施加于自然,将它当作改造、驯化的对象,以便符合人类生活的各种要求。人们在自然面前显示出来的雄心壮志,都属于这一类。所谓“人化的自然”便是也。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灾难与人性
造就坚固的人工世界3
一切都好?——伏尔泰与大地震7
作为“异端”的自然12
经历了人性的灾难过后——范美忠事件认识之一17
自由地爱母亲,自由地与他人休戚与共——范美忠事件认识之二24
筹划自己有长度的人生——范美忠事件认识之三29
第二辑  尊严与爱
我们的尊严在于拥有价值理想37
你的腹中有一千道光芒44
人既有尊严与爱,又邪恶
——2008年两部反思德国纳粹的影片53
邪恶体制下的个人选择61
谁害怕那只乌鸦69
战争引发的人性思考76
欧洲精神84
第三辑  思想与乡愁
思想与乡愁97
安提戈涅的负重106
我们在哪里错过了海因里希·伯尔116
一言难尽索尔仁尼琴125
迷宫般的文化现代性138
两德统一中知识分子的角色148
第四辑幽暗意识
天使的倾斜161
变乱之歌171
人性中的荒野179
分裂的自我意识187
需要一个低版本的人性观198
后记:思想即处理自身黑暗20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