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 太史公自序(节选)
【题解】
《史记》是以烛照万世的史家良心、纵横千古的绝大笔力以及史家的生命人格熔铸而成的一部奇书,想要真正读懂《史记》,需从“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的《太史公自序》入手。
首先,史公反复申明其文化理想:他自视为周公、孔子以来伟大传统当仁不让的继承人,明确秉承孔子作《春秋》以“当一王之法”的史学精神。他要通过史笔褒贬善恶,昭告天下,确立不为权力所左右的是非善恶标准。
其次,史公委婉暗示其所身处的政治环境:司马迁和孔子所要处理的都是真实的当代史,而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王权解体,司马迁生活的武帝时期却是高度专制。壶遂“夫子所论,欲以何明”的质问,让意欲效法孔子“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的太史公陷入尴尬与危险。他只好强调圣贤著述“非独刺讥”、“载述明圣盛德”是史官之职,完成先父遗愿是著述动机,尤其强调自己“述而非作”,根本不同于“作《春秋》”的孔子。
再次,司马迁沉痛诉说其身世际遇:他生于辉煌的史官世家,肩负着父子相承的修史使命,怀抱“不令己失时”的倜傥之志,却遭逢“身毁不用”的惨祸。这样的经历,最终使其在精神上与贤圣息息相通,使其真正看到了文化传承的动力与意义。以这样的“人的因素”注入史料,《史记》方能超越史料编次而升华为真正的史学,成为“一家之言”。
最后,司马迁指示了读《太史公书》的方法: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裁的有机统一,是史学上震古烁今的伟大创造。史公以这五种体裁控御历史,使之得到突出、关联、完整的重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