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战斗,硝烟弥漫
我们在元江铁索桥北侧消灭了国民党42师。当时指挥作战的是师政治部主任张丕绪、团长陈文祺、副团长裴全江。我们团直属队、2营、3营在元江大通铺高山之上,13军副军长陈康命令我们迂回到元江上的铁索桥阻击,不能让敌人逃跑。我们又和37师联系,因为要统一作战。周学义、雷起云、吴效闵他们在铁索桥东侧红土岭、营盘山围歼敌8兵团部。
在靠近大通铺西侧,山头上有边纵西进支队在那坚守,他们把我们当成国民党了,因为当时红河河谷到处在打,战场很乱。我们3营冲上前去抓住几个人,一看他们穿着游击队的服装,一问是边纵的,自己人打误会了,赶紧找他们了解情况,并说明我们的任务是要到二塘和铁索桥,后来让他们带路,带着我们连夜上了二塘山。晚上战士们都睡着了,师政治部主任张丕绪、团长陈文祺、副团长裴全江在煤油灯下研究作战方案,并对各营交待了作战阵地和任务。
我们在拂晓时打响战斗,敌人爬向山头,我们开始反击,把敌人反击下去,压到山沟里。在二塘我们的一个警卫连、7连、8连在北侧山沟,9连两个排迂回铁索桥。国民党42师反复冲击,伤亡比较大。到了9点钟左右,国民党42师一个姓张的作战科科长上来,说他们要起义,那时我在前线,碰上3营的通信员带着要起义的这个谈判代表,我把他带到团指挥所。他说要起义,张丕绪主任说:“你要起义可以,我们把电报发给陈赓司令员请示。”这是张丕绪的策略之计。就让他等一下,让我带着他们到外面去谈判。张丕绪给我使了个眼色,说这只是个策略,要叫他们投诚,由我给他做宣传。我也知道我们带的部队太少,一个营、一个特务连、一个警卫连、炮连还有宣传队,我就和谈判代表讲:“你们800万部队都被我们消灭了,我们的政策你们也清楚,只要你们放下武器,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毛主席有声明的,你可以打消顾虑。”“既然你起义了,咱们就是一家人,你先把武器放下,咱们再说。”后来他说他当不了家,师长没有来,他只有回去请示副师长,实际上那个师长被打死了。我让他回去找那个副师长说,叫他们的团长也来。我的意思,只要他们团长一来,就没有人指挥部队了。后来我还给他做宣传工作,还给他喝水,说:“战场上我们的部队太多,我们可以不打你们,但对面的部队我们没办法指挥。”当时,为了调更多部队来,我们一直吹号,联络部队快来人。我跟那个团长说,你们看我们一直在吹号,叫对面不要打枪。实际上我是想调我们部队2营来,但是没来,怎么叫都叫不到。东面的37师和国民党部队打得很厉害,那个团长说你们打得太狠了,我们的人死了很多,我说那怎么办啊,后来他又带了3个团长来,这一来我就放心了,他们部队没人指挥了,我们部队一面打,一面喊话:“你们放下武器,你们已经被包围了,只有放下武器才有出路。”大家都在喊话。当时我们3营教导员龚殿友已经和7连、8连下到沟里给他们做工作了,国民党部队因为好多天没有吃饭,也没有喝水,又没有团长指挥他们,到了12点,3营教导员大声说:“走,跟我走,到红河里喝水,然后吃饭,你们把枪放下。”敌人把枪放下以后,他带着敌人这个师,2000多人到了红河边喝水去了。虽然是1月份,河谷仍热得不得了。他们就都到红河边喝水,我们的部队就下来了,把武器收缴在一起,枪栓下掉,5枝一捆地捆起来,把枪栓装起来放在筐里由我们拿着,让他们自己背着枪。他们有2000多人,我们只有500多人。敌人那个师乖乖地缴了枪,我们把弹药都拿上,所有干部战士都给他们做宣传,我们前面走一个连,后面走一个连,中间采取我们5个人插2~3个敌俘,叫他们背着枪走,就到了甘庄坝。这边的战斗刚结束,敌人8兵团司令部也被37师消灭了。边纵发动当地老百姓筹粮,还搞了菜、肉,我们部队也分得了一些,把那些国民党俘虏也叫来一起吃饭,吃了很多。
团政委赵培宪带着1营、2营到了元江城,在元江中学,37师师政委雷起云说:“培宪同志,你们打得很好,消灭敌人一个师,堵桥也堵得好,现在给你个任务,你要继续追击敌人,由37师吴效闵副师长带着你们到思茅,再往那边打。”那边跑了一部分敌人,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追击消灭敌人。吴效闵、赵培宪就带着我们114团直属队200多人和2个营共1000多人追敌人。过了一个山,跟起义部队34团打起来了,他们一看我们穿着黄军装就和我们打,还以为我们是国民党部队。我们吹冲锋号,冲上去抓了他们几个人,他们说是起义部队,才知道是搞误会了。说我们还有任务就继续往前走。走了两天,过了墨江,到了关通,就追上宪兵10团3营,这个团很反动,专门对付学生运动和地下党。后来我们包围了就打,把这个营歼灭了。他们缴械以后,一问说是宪兵10团3营,后来审查他们,原来他们要往台湾去,没有及时乘飞机走脱。这些人都是老兵,抗战初期在四川招的一些学生,还有海南、安徽的。我们一过江他们就跑,他们有的人个头很大,家庭出身要么是国民党特务头子,要么是国民党军官,要么是土豪劣绅等,这些人是非常反动的。
当时,追击敌人要渡澜沧江,冬天澜沧江水还是很清的,部队扎竹排过江去。竹排就是把大竹子砍下来,排成排用藤条捆扎起来,有七八米长,坐五六个人,一个连就要十几个竹排,做了一晚上。拂晓以前过江了,没有人掉到河里,我们部队原来渡江作战时都练过兵,熟悉竹排过江。走山路,不像现在的公路,走了一天多,没有到国境线,到南峤打完就回来了,残敌逃到缅甸去了。在南峤歼灭了敌第26军278团300余人,缴获的武器由俘虏背着、牲口驮着回来。
当时国民党军队为了逃跑,对当兵的说:第三次世界大战,他们还要打回来,还要组织国际联军,回来就都是要当官的,不过他们全被歼灭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