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这座寺院采访时,遇到了一位用流利英语向游客讲述大昭寺历史的僧人叫尼玛次仁。他身披绛红色的袈裟,黄色稍黑的皮肤,瘦削精干的身板儿……已经43岁的尼玛次仁师傅在僧人中很受人尊重。他形象精练的语言、周密独到的见解加上情不自禁的手势,给他言简意赅的讲解增添了色彩。独具个性的讲解渗透着他对大昭寺、对藏传佛教的殷殷衷情,也让信教群众和五湖四海的宾客在他深邃和富含哲理的解说中了解到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尼玛次仁的老家林周县和拉萨市仅一山之隔。1985年,这位普通的农民子弟怀揣梦想来到拉萨大昭寺,成了一名虔诚的僧人。为了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更好地服务游客,他还专门到外地补习了一年英语,国内来的讲汉语,国外来的讲英语,受到中外游客的好评。
1989年,尼玛次仁考入北京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获得了一生中最珍贵的学习机会。造诣高深的老师、安静的学习环境,念经、辩经、打坐、修行,一年的学习进修和与各地高僧的交流使尼玛次仁师傅在佛学理论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毕业后,他回到了大昭寺。
站在大昭寺的院子里,午后的阳光照在尼玛次仁绛红色的袈裟上。他那双神采飞扬的眼睛和讲解中抑扬顿挫的语调,吸引着朝圣者和游客们用心感悟大昭寺的发展变化历程。他介绍说,解放以后,大昭寺由国家拨专款进行的第一次大维修是在1991年到1994年间。2000年,大昭寺又被顺利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后来随着大昭寺的保护完善,国家旅游局又将其列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2009年又被列入“西藏十大古建筑保护工程”,国家还将投入更多的资金对大昭寺进行保护维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