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房地产怎么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5764720
  • 作      者:
    曹荣,陈国强编著
  • 出 版 社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曹荣,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跨证券、文化、地产三界。曾在多家行业标杆和隐形冠军企业任高层管理者。着述甚丰,包括《地产枭雄许家印》、《中国大陆新首富的财富传奇与商业智慧》、《房地产那些事儿》、《做小生意靠交朋友,做大生意得懂政治》、《经理人必修的20堂管理课》、《金融鸦片:我们与金融列强的博弈》、《狼族智慧》等畅销书。现任北京中图商智出版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国强,具有法律、哲学专业背景。从事教育、出版事业10年,博览群书。精通历史,经历丰富。矢志著述。着有《做雷锋式员工》、《地产枭雄许家印:《中国大陆新首富的财富传奇与商业智慧》、《房地产那些事儿》、《金融鸦片:我们与金融列强的博弈》、《法治热点面对面》等畅销书。
展开
内容介绍
    《房地产怎么啦?:告诉您一个真正的房地产世界》围绕房地产热点问题和各种利益主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人物为主线,以故事为基础,全方位、多角度地描述和分析风云激荡的地产江湖,让读者酣享一顿色香味俱佳的文化大餐。
    除了聚焦于房地产热点问题,全书逐次描述了开发商、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房奴、炒房客等沉浮于地产江湖的各色人等,将开发商的奋斗经历、炒房客的暴富神话、房奴的辛酸故事、专家学者的借题发挥和炒作、政府官员与开发商之间纠缠不清的利益关系逐条娓娓道来。读者在兴味盎然的阅读中,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将所有人都卷入其中的地产江湖。
    在全书的结尾部分,我们从历史的视角回顾了地产江湖的峥嵘往事,从内地房地产市场的发轫到半个世纪以前香港房地产市场的崛起,从民国时期的房地产开发到中国古代的房地产故事,可谓是内容丰富、趣味无穷。
展开
精彩书摘
    1996年,当时已经身家过亿的梁希森决定到北京发展,进入最有前途的房地产业。他打算从房地产最基础的建筑装饰人手,摸清这个行业的底细后再做房地产开发。
    那时,号称国内最大的别墅项目利达玫瑰园因为缺乏资金已经停工。就是这个项目,不仅让有“房地产营销之父”盛誉的邓智仁血本无归、倾家荡产,而且其他几个地产大鳄也在这个项目上摔了跟斗。但梁希森却相中了这个“烫手山芋”,他认为,玫瑰园项目知名度高,作为刚刚踏人房地产业的新人,接手这样一个项目,风险中有机遇,有助于自己在房地产业站稳脚跟。
    为了控制风险,梁希森在与开发商签订的垫资施工协议中约定: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要以“希森集团”的名义办理产权证,开发商付清全部工程款后,再移交产权。梁希森陆续垫资1.8亿元施工,但施工还没有结束,开发商就因为资金枯竭,整个项目全面瘫痪。这意味着梁希森的垫付资金和开发商应付的工程款2.8亿元将血本无归,这对梁希森来说,无异于是灭顶之灾。
    其实,早在工程进行到三四个月的时候,梁希森的副总就劝他别继续烧钱了。梁希森急了,把桌子一拍,“你不用管,这不是你要管的事”。好在梁希森早就留了一手,他已经完成了186栋别墅的基础建设和内外装修工程,并按协议取得了这186栋别墅的产权证,成为玫瑰园最大的债权人。
    1997年8月,梁希森向法院申请玫瑰园破产,并申请了财产保全。1年后,法院裁定玫瑰园破产,清查债务。又过了1年,梁希森在拍卖会上以3.98亿元竞买该项目成功。梁希森干装修干成了开发商,自取很玫瑰园开发权的同时,也获得了在北京开发房地产的资质,真正是富贵险中求。梁希森下了一着险棋,结果满盘皆活。
    紧接着,梁希森又做出了一个让旁人大跌眼界的决定,拆掉已经建好的别墅,他要把玫瑰园盖成北京最贵的别墅。为此,梁希森派了6个副总出国考察,花费2600万元请国外的设计师来设计,而国内设计师的设计费用不超过100万元。
    旁人觉得梁希森这个“土包子”是有钱烧的,简直是疯狂透顶,但梁希森有他自己朴素的逻辑,“老板是一年多过一年,有钱的人是一年多过一年”,有了钱自然要住高档的房子。连老天爷都垂青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农民,梁希森取得玫瑰园开发权后不久,北京市不再审批别墅项目,玫瑰园成了北京市最后的别墅群。加之房地产市场的回暖,玫瑰园这个烂摊子成了聚宝盆,枯树焕发生机,成了摇钱树,梁希森赚了整整17亿元。同时,他投资山东省德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开发了宁津太和园别馆和“希森欢乐岛”项目,房地产事业做得有声有色。
    2004年,梁希森被《新财富》杂志评为当年内地第376名富豪,资产总额2.7亿元;在“2005年胡润富豪榜”中,梁希森更以20亿元的身价排名第66位。
展开
目录
第1章 房地产开发商那些事儿
本章讲述的是几个地产大佬的传奇故事,其中有放着房地产的大买卖不干,砸进20多亿元种土豆的梁希森;下南洋淘得第一桶金,一边看风水、做法事,一边搞房地产的黄如论;给万里当过秘书,在中南海干过8年的孟晓苏;富有政治头脑,官商两界左右逢源的张玉良;在生死关头处变不惊、力挽狂澜的许家印;还有拿地高手、中国房地产第一职业经理人谢强与两家地产豪门(珠江和富力)的恩恩怨怨以及“地产界的章子怡”、精明的“二道贩子”潘石屹。
一、梁希森:讨过饭、盖别墅、种土豆的开发商
二、黄如论:海外归来、深不可测的地产大佬
三、孟晓苏:从中南海走向地产江湖的社会精英
四、张玉良:“做生意、讲政治”的房地产商
五、许家印:处变不惊、扭转乾坤的地产枭雄
六、谢强:一个文人的地产江湖和豪门恩怨
七、潘石屹:甘当“二道贩子”的精明开发商
第2章政府、官员那些事儿
地产江湖上少不了政府和官员的戏码。当升斗小民望房兴叹的时候,不法官员和开发商却拿一栋栋房子进行“礼尚往来”、权钱交易,房子的诱惑的确让人难以抵挡。在所有失足于地产江湖的官员中,周久耕可以说是最戏剧性的一个,一句犯了众怒的话、一包天价烟、一块名表,带来一场牢狱之灾,主人公感慨命运无常之余,还在狱中写了一部官场长篇小说,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的“五个一”人生。中央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两大阵营的博弈历时8年,几经坎坷,鹿死谁手,相信很快就能见个分晓。究竟是开发商还是地方政府推高了房价?了解了土地财政的来龙去脉,相信读者会有自己的判断。
一,“房子”的诱惑:一张腐败的温床
二、周久耕:一包烟引发的牢狱之灾
三、8年抗战:巾央政府缠斗高房价
四、士地财政:地方政府的土地情结
第3章 房奴、炒家那些事儿
炒房团南征北战,挥一挥衣袖,带走厚厚的钞票,留下高高的房价。房奴则在满腹牢骚和纠结中接下最后一棒,为房地产投机和泡沫化买单。而对于租房都成了负担的蚁族来说,当房奴也是一种奢望。救济穷人的经济适用房反倒成了富人的“二奶”(“大奶”当然是商品房),强者抢走了弱者的面包,地产江湖真正上演了一场弱肉强食的游戏。
一、炒房团:南征北战的资本兵团
二、走出蜗居:3个房奴的真实故事
三、走近蚁族:当房奴也是一种奢望
四、经济适用房:帮了谁的忙
第4章 热点聚焦:地产江湖一锅粥
自2009年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再度升温和房价更上一层楼,疯狂的地产江湖就像一锅煮沸了的粥,表面上不停地翻涌着膨胀的气泡,让舆论哗然、万众瞩目、资本尖叫的热点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地冒出来。“新国十条”横空出世,中央政府能否驯服房价这匹脱缰的野马?房价是总理说了算,还是总经理说了算?在虚拟空间里广为传播的房地产崩盘时间表,会不会成为在现实中应验的谶语?20年一个轮回,海南能否走出房地产大起大落的宿命?如何才能驱散地产江湖中弥漫着的拆迁血腥味儿?本章将一一予以解答。
一、房价是政府说了算,还是房地产商说了算
二、谶语:房地产崩盘时问表
三、海南:哥买的是一个传说
四、拆迁:地产江湖的血腥味儿
第5章 江湖往事:房地产的前世今生
大诗人白居易竟然和今天的都市白领一样,跑到长安的卫星城去买房,当起了在城里上班、回郊区家里度假的候鸟;苏东坡的办公楼和机关宿舍竟然是危房;朱元璋也曾有过为全国人民盖保障房的念头,但还是没管住明朝的高房价,害得最高学府的长官靠节约办公经费,、团购了一批公房给下属们住;民国时期那些风云一时的地产商也值得一看,汉口地皮大王刘歆生、拥有中国第1号车牌的周湘云,还有远东首富、抢过周湘云车牌的犹太人哈同;了解一下霍英东如何制作第一份售楼书、发明“卖楼花”;看看骆锦星是如何开发内地第一个商品房小区,竞得第一块拍卖地,可以为地产江湖增添一份历史的厚重感。
一、回眸:中国古代的房事儿
二、民国时期的房地产开发商
三、霍英东:地产江湖的一代宗师
四、骆锦星:内地房地产的鼻祖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