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士很快就要结婚了!这个消息在陈村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按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一个大男人结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但陈学士不同,陈学士在村里所有人的眼里是“城里人”“老师”“大作家”“大记者”,传说他老丈人还是县长呢……怎么说结婚就结婚了呢?其实,大家奇怪的并不是他的结婚不结婚,而是他娶的居然不是县长家的闺女或者是哪一个吃商品粮的闺女.而是他一家子婶婶的亲妹子一甭说没出“五服”了,连“三服”都还没出呢,那闺女长得也不咋着,又不识啥字儿——连小学都没上完啊,真不知道学士这个死憨子是咋想的,这还不算,最主要的是这样一来辈分不就乱套了吗?婶婶变成了“妻姐”,叔叔变成了“条串”(豫西方言,即连襟,指姐姐的丈夫和妹妹的丈夫之间的关系),以后可该咋着叫啊?
——有人就调侃说:咋着叫?乱叫呗,或者打哈哈呀。
——但你总不能乱叫或打哈哈一辈子吧!
——这个死憨子,喝了啥迷魂汤了吧?
陈学士没有喝啥迷魂汤,他清醒着呢,也正是因为他清醒着呢,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吧。只是在一个人独处时,他常常会冷不丁地问自己:“我是谁?我究竟算什么人?”他无法回答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是呀,他是谁?他究竟算什么人?“城里人”“老师”“大作家”“大记者”是村里人的说法,这是因为他是在县城教学的,是县广播站、县报社的特约记者,偶尔也会发表一些豆腐块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眼羡。但真正的“城里人”“老师”“大作家”“大记者”根本看不起他,甚至会时不时的给他白眼,让他难堪。“城里人”认为他并不是吃商品粮的,连“合同制”或“亦工亦农”也不是,只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了,是农民就不是城里人。“老师”认为他只是聘请的“临时代课的”,既不是吃商品粮的,又没有民师指标,充其量是编外老师,既是“编外”,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老师(当时的老师分为两种,一种是公立老师,也就是吃商品粮的老师,一种是民办老师,在县里有“指标”,将来有可能转成公立老师),说白了就是来学校要饭吃的农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