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丽丝蒂让加勒特陪她去拔智齿。加勒特说他早上有课,可以下课去找她。
术后,克丽丝蒂的脸又肿又硬。“我觉得自己像个丑八怪。”她说。他们走进一家冰激凌店,她忍不住哭了。加勒特想抱抱她,可他没有。他伸手摸摸她的头。“看上去没那么糟。”他说,“况且这只是暂时的。”
然后,克丽丝蒂去了她姐姐家,加勒特则回到布鲁克林。
他们一直没联系。一周后,加勒特给克丽丝蒂打电话。她解释说,因为脸肿得太厉害,不想让加勒特看见,所以没同他联系。加勒特说他根本不在乎她脸肿了。他们约好九点见面去看电影。她说,从今天起,她要洗心革面,再也不迟到了。他们还打算去滑冰。
八点五十九分,克丽丝蒂匆匆赶来,半边脸又红又紫,像是被棍子打过,又像是害了场重病。
加勒特买好电影票和她一起走进放映厅。屏幕上正在播预告片,克丽丝蒂把手伸到加勒特膝盖边上,握住他的手。加勒特侧身在她耳边小声说:“跟我出来一下,有事和你说。”
克丽丝蒂站在门口冲他微笑,加勒特犹豫了一下然后说:“假如恐怖分子威胁你说,再迟到就杀了你全家,这样你就能提前一分钟到?你他妈能提前大半天就到。”这些话已经在他心里酝酿好久了。
“你到底想说什么,加勒特?”克丽丝蒂问,“你在逗我吗?别闹了,听听你在说什么疯话。”
加勒特懂得,一个人必须为某些事操心费神。假使继续纵容下去,她迟到的毛病会越来越严重,二十分钟、一小时,最后干脆不来了。说不定,等她到了还要朝他脸上扔馅饼。人要把握自己的生活,要抢占先机。即便不情愿,也要让生活看你的脸色行事。也许,人应该洒脱些,学会宽容、随和、放轻松点。解放自我,寻求隐忍、平和,还有——死亡?不,事情不该这样。人应该同死亡抗争到底。
“我当然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加勒特说,“你不能总迟到。这么做太自私了。”
“你知道自己在胡说些什么吗?今天我可是提前到的。”
“没错儿,可你是跑来的。”加勒特说,“差点儿就晚了。”
“那又怎样?反正我提前到了。”
他们在门外站了半天。空虚之感不断膨胀、粘连,随后在心底安顿下来。他们像气泡一样飘在空中——两具令人作呕的尸体,腐烂、僵硬、头脚颠倒。在他们身边,有人上车,有人下车,有人钻进商店,有人横穿马路,有人在人行道上走路。
“你应该提前二十分钟到。”加勒特终于开口说话,“你该这么想,‘嗯,既然迟到这么多次,这回我该多匀出些富余时间,免得又出岔子。’”
“你应该提前一个小时到。”他想,话既然已经说开了,就不该就此打住。他心中升起一股无名火。“然后坐在这等我。补偿之前迟到的一百多个小时,保证下不为例。”夜色中,城市霓虹交错更迭,色彩斑驳,令人目眩。究竟哪些话是理性的、必要的?哪些是彻头彻尾的蠢话?他应该道歉吗?大千世界仿佛已经统一,像一只肚皮被填满的火鸡,蹿出烤箱飞到夜空中,绕着轨道运行;一个熟悉的掌中物突然变得遥远而陌生,它孑然一身,满身伤痕,笨头笨脑,无人理睬。
“我们到此为止吧,”克丽丝蒂说,“我现在就去你那儿收拾东西。”
他们往加勒特的公寓走。一路上,他们穿过许多条街道,还有布鲁克林大桥。她走在前头,和他相距二十英尺①。他跟在后面。夜色漆黑,街上车水马龙,天上没什么星星,空气很温暖。也许现在不是冬天,而是夏天。
他们回到公寓。加勒特坐在床上。
克丽丝蒂把自己的东西统统塞进行李箱。“这玩意儿留给你下一任女友吧。”她举着两个三磅重的墨绿色哑铃说。
“你小点儿声行不行?室友正在睡觉。”加勒特说,“你干吗发火?明明是你抛弃我。冷静点儿。”
克丽丝蒂的嘴角开始渗血,让人想起变异人变身的前兆。她的脸肿了好长时间,兴许是伤口缝合出了问题。“你这浑蛋,”她骂道,“连陪我拔智齿都不肯。”她抄起加勒特的T恤衫抹抹嘴角,“还找借口说上课?——你他妈一堂课都没上过。”
“这是我的衣服。”加勒特说,“你真无礼。”梳妆台前堆了一摞两人的合影。“把你的照片拿走。”加勒特说。克丽丝蒂一脚把照片踹飞,然后把拖鞋踢到墙上。两只鞋卡在百叶窗上,扬起的灰尘在空中飞舞。
“你干吗要这样?”加勒特问。
克丽丝蒂把行李箱立起来,冲门口放好。“你既然这么在乎室友的感受,”她问,“干吗不装一面隔音墙?”
“我会的。”加勒特回答,“你终于替别人着想了。”他们四目相对。血从克丽丝蒂的嘴角渗出,接着,鼻子也开始流血,好像一团被碾碎的思想正从脑袋里汩汩冒出。她走到百叶窗前,把拖鞋取下来,然后把行李箱推到门口。她腾出双手,备好架势,准备狠狠摔门走掉。门板在门框上弹了一下,没有合上。
克丽丝蒂拖着行李走出客厅,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加勒特坐在原地听。他突然觉得自己、克里丝蒂和眼前这个饱受蹂躏、行将灭亡的世界同样可怜——真的毫无希望。但很快,他感觉好多了,觉得事情没那么糟。他心情平静,能拥有片刻的安宁和舒缓(哪怕源于疲惫)让他觉得心满意足。这种感觉既然真实存在,那么日积月累,一切都会好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突然,他很想和人分享这些,于是,他大声喊:“祝你下周愉快。”他站起来继续嚷道:“等等,我祝你能从此开心。真心希望我们还能做朋友。”过了一会儿,克丽丝蒂回到房间,望着他说:“你是个名副其实的白痴。”接着又嘟囔了几句。她的脸涨得通红。门被她狠狠撞上,发出一声巨响。
……
展开
——《纽约时报》
文笔犀利,内容荒诞,集雷蒙德·卡佛的嬉笑怒骂和丽迪亚·戴维斯的冷静观察于一身。林韬向读者展开一幅既现实又残酷的社会风情画,其中充斥着各种失败的家庭关系和情侣关系,令人感同身受……行文简洁,充满诗意,极具大卫·林奇的风范。
——《Time Out 芝加哥》
林韬如实写下了大多数传统作家会忽略的情绪——那些懒散,那些空洞,那些无聊。结果表明他在这些方面的描绘感人且不可或缺,更别提那些时常令人捧腹大笑之处了。
─米兰达·朱丽(《没有人比你更属于这里》作者)
(林韬的作品)读起来像是神秘的欧内斯特·海明威与多了哲思的简·里斯联手打造的一丝不苟、精美可人的合作品。
——詹姆斯·弗雷(《百万碎片》作者)
有趣,令人上瘾,仿佛在你耳旁滔滔不绝……林韬的字句好到有时令人颤抖。
——书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