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亡者低语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413544
  • 作      者:
    那多[著]
  • 出 版 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那多,曾经是一名国家公务员,后来因为对睡懒觉的迫切生理需要,跳槽到了媒体,成为一名记者,终于等到懒觉睡厌的时候,开始对记者这项最自由的工作感到不自由,终于辞职在家一心写作。由于向来想象力丰富,夜晚穿梭在梦境与梦境之间,一切真实在那多脑中都会形成奇幻的映射,而新闻记者写文章却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一丝不苟,剧烈的反差终于在某一天找到突破口,火山般喷发出来,结成一个个的故事。<br>  新奇的幻境在那多脑中不断形成,有的荒诞而搞笑,于是有了《三国事件薄》;有的神秘而诡异,于是有了《那多手记》;有的在宿命中有着令人回肠的爱情,于是有了《星座爱情小说》,那多变幻着角色,在各个幻境间跳跃,不亦乐乎。对许多一辈子只有一两次风格突变甚至一个风格到老的作家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而对那多,却是天赋本能,信手拈来。<br>  那多对自己的作品只有一个要求——好看。无心追求在文学史上有何建树,对他来说,只要读者觉得好看,就已经足够。
展开
内容介绍
    《亡者低语》是那多悬疑小说“那多手记”系列的最新一部作品。以传说中神秘的“太岁”作为故事内核。记者那多奉命调查“上海钓鱼案”,在调查过程中不经意发现城市流浪汉的神秘失踪,进而发现失踪案与数年前逃掉的“太岁”有密切联系,只是这一次,事情更加复杂,神秘的失踪案、离奇死亡案件、不可思议的异现象、生物的莫名变异……冥冥中似乎有一双无形的双手操纵着一切,看似毫无关联的事情,该如何解析其中谜团?这个世界竟和你我所知的不同,真相即将令你大吃一惊……<br>    这部作品继承了“那多手记”一贯的风格。借助真实的新闻事件大胆虚构,并由此展开无数充满悬念的神奇故事,在紧张刺激的氛围中营造出一个个玄机暗藏而又充满想象的艺术空间,让读者在理智上虽然不相信故事,可在情感上却认同故事,使得读者游走于真实与虚幻交错、纠缠的冒险旅行之中。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第一个消失者 醒来的时候,手机一边响一边震,在床头柜上缓慢移动。接听前我看 了眼时间,十点二十。 是部主任宗而。 “那多啊,钓鱼案的事情,你说我们是不是跟进一下?”他用商量的 口气问我。 近几年,上海最最著名的社会事件,除了倒楼案外,就得数这次的钓 鱼案了。城管部门放倒勾假装乘客吊黑车,在我这个跑老了社会新闻的记 者来看,算是司空见惯毫不令人吃惊的手段了。如果不是这一次被勾上的 司机觉得太冤断指明志,传到网上举国哗然,恐怕又要像从前那样不了了 之。 政府是个庞然大物,要推动任何一个角落的改革,都需要强大的力量 。就如多年前孙志刚之死促使收容制度改革一样。事实上,现在民众呼吁 的停止“钓鱼”还压根称不上什么改革,莫说那些好心让路人搭便车的无 辜司机被强行拔车钥匙罚款,就算真是无证运营的黑车司机,依法都是不 能用放倒勾的方式取证的。不过这个世界上,应该怎样和现实怎样,常常 都有很大的差距。 这些天来,因为钓鱼案,全国大大小小媒体的社会口记者,全汇集到 了上海。不过相对来说,本地媒体都比较“克制”,上海的新闻审查是著 了名的“周到”,管不了别地的媒体来采访,本地的媒体还是管得住的。 其实不单上海,就算是以尖锐闻名的《南方周末》,在报道本地的负面新 闻时都不免束手束脚。 所以听见宗而这么说,我有些吃惊。 宗而当然知道我在想什么,电话那头苦笑道:“这么大的新闻,多少 媒体都在报道,市里再怎么捂也是白搭,这两天口气已经松动了。你看吧 ,过不了几天上海那几张大报也得开始跟进深度报道了,我们小报,要动 得比他们快一点。还有啊,你是社会版的主笔,也不能总不写时评,就写 个钓鱼案的评论吧,尺度……你是老记者,知道的啰。” 有一阵平媒都兴首席记者首席编辑,现在又多了个主笔衔,都是差不 多的意思,属于给个名誉更可劲地用你,奖金是一分不多的。我总是懒得 写什么评论,挂了主笔帽子几个月,一篇都没写过,看来这次逃不过去了 。这头一开,以后又要多堆活。 我起来开了电脑,打算查查整个事件现在各方报道的进度。趁系统启 动的时候,我给何夕去了个电话。她听上去已经好了,正工作中,三言两 语就把我打发了。我能想像她一边夹着手机讲电话,一边拿解剖刀剖尸体 的情形。恢复就好,至于那个秘密,还是找一个比现在更合适的场合沟通 吧。 等到上网查了一遍关于钓鱼案的重要新闻,我不由得苦笑。昨天早晨 ,上百名被钓鱼执法的车主聚集在浦东城管执法队大门口,要求退回罚款 ,许多媒体都作了大幅报道。这就是最新的后续新闻了,从新闻本身看, 已经算是深度报道,要是没有新的大事件,这新闻的生命就到头了。现在 再想起来去跟进报道,汤都怕喝不着,只剩下脚料了。 但有什么办法,就是这个新闻环境,螺丝壳里做道场吧。这个追罚款 的新闻本地媒体还都没有报道,我出门往浦东去,打算瞧瞧还能挖出什么 边角料来。 已经起了秋风,比往年这时节多了几分寒意。我在路上周转花了一个 多小时,午饭是路边买的热狗,一口口吞落肚里,心里却空落落的越来越 虚,很不踏实。 书橱里玻璃罐内的太岁总在眼前晃来晃去。对何夕身体的担忧,让我 连带着回想起了范氏病毒危机的那些日日夜夜,想起了“等待亡者归来” 。是我神经过敏吧,这些年再没有“亡者”的消息,也许早在地球的哪个 角落里腐烂了。 但念头一起,再压下去就不那么容易。拐过这个街角就能看见城管执 法队的大门了,眼前是家肯德基,我有点后悔先吃了热狗,但还是推门进 去要了杯咖啡。浅啜一口,我摸出手机,拨给郭栋。 2005年的时候,上海市公安局多了个部门,叫特事处。我后来知道, 这是个相对独立的机构,直属公安部特事局。所谓特事,就是很特别的事 ,特别到常人无法理解,或者不方便让常人理解的事。这个世界有太多游 离于现有科学体系之外的东西,一旦他们干扰甚至损害了民众的正常生活 ,特事局就会介入。某种程度上,特事局和更低调的X机构相似,只是一个 方向在维护社会秩序,一个方向在科学探索。我怀疑特事局本就是从不知 何时成立的X机构里剥离出来的。 不论是X机构还是特事局,都是站在当下科学体系的最前端,面对未知 的世界。往往这种时候,大胆的想像会比固有的科学认识更有用。所以这 些年来,我和这两个部门都打过多次交道。上海的特事处成立没多久就碰 到太岁事件,经受了全城病毒危机考验,这件事上我帮了他们大忙,合作 很成功。郭栋那时是特事处副处长,听说最近扶正了。 P15-18
展开
目录
序<br>第一章<br>第二章<br>第三章<br>第四章<br>第五章<br>第六章<br>第七章<br>第八章<br>第九章<br>第十章<br>第十一章<br>尾声<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