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千秋商祖范蠡全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965345
  • 作      者:
    雷蕾编著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忠以为国 智以保身 商以致富成名天下他博学多才,曾帮助越国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他却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期间他三次经商成巨富,又三散家财他就是千秋商祖——范蠡
展开
内容介绍
    吴越争霸,中国历史上最为紧张、精彩的片段之一。在数十年的风云岁月中,仇恨、阴谋中不乏有惊心动魄的美丽、哀婉无奈的牺牲,更有洞彻历史人生的大智慧。范蠡,就是这种智慧的集大成者。<br>    一切已经准备就绪,待等登上春秋的政治舞台,一场属于范蠡的挑战和冒险,便华丽地拉开了大幕……
展开
精彩书摘
    束发佩剑,壮游天下,时代风云的变幻让人血脉贲张,每个人都可凭文才武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此国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乘驷马驰骋疆场兮,入王廷而助霸业;从诸子聆听圣教兮,著简章以师后世。<br>    大动荡,大变动,大融合;王权旁落,诸侯纷争,百家争鸣……这就是春秋时代。<br>    范蠡的生卒年代大约为公元前520年至公元前447年。按照史学界对中国历史阶段的划分,范蠡一生,前45年生活在春秋时期,后29年生活在战国时期。<br>    春秋战国是个奇妙的时代。对旧贵族而言,这是一个王权旁落、礼崩乐坏的时代;对平民百姓而言,这是一个战乱纷争、颠沛流离的时代;对有志之士而言,这却是一个机遇丛生、充满挑战的传奇时代。<br>    当丧失权威的天子从神座上跌落下来时,旧有的森严等级便被砸开了一道裂痕。从此间生出来一朵朵颠覆旧世界的花,那是属于人性和自由、理想和宏愿、智慧和才能的传奇。<br>    落魄士人可能摇身一变叱咤风云,贩夫走卒亦能荣登尊位且试天下,甚至是白发硕儒、粉嫩童子,只要有真才实学,都有可能被春秋乱世的历史机遇砸中,在历史舞台上拥有自己的曲目。<br>    平民范蠡将要登上的,正是这样一个广阔的历史舞台。<br>    范蠡的活动舞台:王权旁落的变革时代<br>    春秋是一个王权旁落的变革时代。<br>    因为王权的旁落,再也没有一个绝对的权威可以约束各诸侯国的国君了。“公侯伯子男”的排位渐渐失去了影响,当中央势弱时,地方上就要靠实力说话了。<br>    所谓“春秋时代”,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春秋》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历史。一般来说,从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将都城东迁洛阳,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公元前476年),称为“春秋”;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执政,称为“战国”。<br>    公元前771年,醉生梦死的周幽王为了博取美人一笑,上演了一出骊山“烽火戏诸侯”,结果被岳父申侯引犬戎攻人镐京,在内乱外患的双重打击下,落得个身首异处、命丧黄泉的下场。申侯拥立幽王的儿子——自己的外孙宜臼为平王。公元前770年登基的平王觉得镐京不安全,遂在郑、晋、秦等诸侯的护卫下挥泪告别了残破的镐京,辗转将国都迁至洛邑(今洛阳)。至此,历史以它坚定的步伐迈进了春秋时代。<br>    丢失了旧都的平王,在诸侯间也失去了天子的威望。从此,强大的周王朝开始滑向衰落,周天子的地位严重下降。之后的天子也都很懦弱,没有魄力和能力管理诸侯,其实际管辖区域缩减到洛阳一带,仅相当于一个小封国。<br>    是时,各路诸侯纷纷兴起,不再听从天子号令,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朝聘。到了周桓王十二年(公元前708年),王室因边境问题与郑国发生争执。周桓王亲率军讨伐郑国,郑庄公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不仅领兵抗拒,还一举打败王师,一箭射中周天子肩膀,这在西周时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也成为天下诸侯的笑柄。<br>    各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不断扩大疆土,使周室只剩下一小块地盘,衰微到连修缮破旧宫廷的资金都没有,只能乞求诸侯国“礼贡”资金。<br>    到了范蠡生活的时代,王室已经完全没有实力讨伐不听招呼的诸侯,号令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天子”彻底沦为摆设,只是履行一下任命诸侯国君的手续而已(甚至有的诸侯国君接位连这个手续都不要)。<br>    由于相互的制衡,各路诸侯倒也还不敢堂而皇之地“僭越”,表面上继续尊周天子为共主,不过那只是偶尔借用周王的旗帜让自己师出有名罢了。实际上,没有谁再听从周天子招呼了。<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想要成功首先得打好基础<br>第一节  范蠡的活动舞台:春秋时期从不缺乏机遇<br>第二节  志向造就成功:出身贫寒,却志存高远<br>第三节  人脉投资很重要:范蠡与文种<br>第四节  三十岁前跟对人:选择一个好上司<br>第二章  辅佐勾践,官场上的价值投资<br>第一节  把勾践培养成一个冷静的君王<br>第二节  会稽受困,范蠡一语定倾危之计<br>第三节  随君人吴,不离不弃<br>第四节  范蠡三施苦肉计<br>第三章  打有准备之仗。像经商一样经营政治<br>第一节  史上最宏大的复仇计划<br>第二节  自身条件要硬:建立和谐的越国<br>第三节  千万别让对手看到自己的实力<br>第四节  做好战斗的准备,这很重要<br>第四章  灭吴复国大计:最精彩的权谋之术<br>第一节  低调藏拙,消耗对手的实力<br>第二节  了解对手的弱点,投其所好一一美人计<br>第三节  攻其弱点,全方面削弱对手<br>第四节  离间计:范蠡与伍子胥之战<br>第五节  在吴国最弱的时候展开攻势<br>第六节  越到最后越要冷静<br>第七节  二十年谋划取得的胜利<br>第五章  作为一个商人。要会规避风险<br>第一节  多次阻止勾践伐吴<br>第二节  急流勇退:不能共患难就及时离开<br>第三节  验证:文种的结局——狡兔死,走狗烹<br>第四节  范蠡三徙:永远跑在风险前头<br>第六章  范蠡教会我们的致富奇术<br>第一节  商业环境是成功的基础<br>第二节  鸱夷子皮——两千年前最有价值的商业品牌<br>第三节  与时逐利:惊心动魄的粮食大战<br>第四节  生丝价格战:人取我予,人予我取<br>第五节  巧选战略合作伙伴<br>第六节  行云流水的资金运作<br>第七节  多元相济,综合经营<br>第七章  成功商人的气度<br>第一节  大胜靠德:“富好行其德”的陶朱公<br>第二节  以人为本:企业管理的灵魂<br>第三节  适当使用财富:范蠡救子失败的教训<br>第四节  一代商圣的鸿鹄之志<br>第八章  一代商圣的另一面<br>第一节  与西施:不得不说的故事<br>第二节  范蠡,民间的文财神<br>第三节  民间流传的范蠡的经商口诀<br>第四节  跟着范蠡学《养鱼经》<br>第五节  范蠡的故里和墓地<br>第六节  范蠡活了多大岁数<br>第七节  范蠡的家庭成员都有谁<br>附录一  范蠡大事年表<br>附录二  咏范蠡西施诗词集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