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清明上河?春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6059092
  • 作      者:
    高有鹏著
  • 出 版 社 :
    花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11世纪世界最繁华的都市是北宋首都开封。在这个城市里,崇尚文化与艺术,形成一系列别具特色的风俗景观与文化生活。诸如宋代的节日生活、婚俗、酒俗与茶俗、勾栏瓦舍、填词、绘画、杂技,等等,成为中国文化黄金时代的基石。而在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唐宋八大家中的宋六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他们,绝不是偶然的。<br>    《清明上河》“春歌”、“春潮”卷生动再现十一世纪中国社会大变革的风云变幻,深情描绘出当年世界上最繁华的宋朝都市东京街头千姿百态的风俗人情。本册为“春歌”卷。
展开
作者简介
    高有鹏,1964年生,河南项城人,著名民俗学家、长篇历史小说作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曾提出“保卫春节”,形成著名的守护民族传统文化运动。
展开
内容介绍
    《清明上河作者是学养深厚的著名民俗学家、历史学博士,其呕心沥血二十余年,潜心研读历史文化,千里跋涉,寻访古战场,浓墨重彩,大手笔刻画出包拯、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曾巩、司马光、黄庭坚、米芾等一群灿烂的文化巨星、以及他们人生命运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大爱大恨。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曲终了,换上两首词,是梅尧臣的《苏幕遮》和欧阳修的《少年游》。众人以掌击节相合,同声唱着,唱到“落尽梨花春又了”一句,一个个在悠长的旋律中东倒西歪;待唱到“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座中有几人唏嘘不已。唱到《少年游》时,宴中气氛改换了许多,座中才有了欢声。<br>    这两首词是梅尧臣和欧阳修相和之作——春二月时,欧阳修自契丹还,曾上《论修河第三状》,极力反对修六塔河。若真是准了欧阳修的“状”,六塔河恐怕不会造成这么大的灾难,也不会有天下恁多冤魂。<br>    欧阳大人,此刻,你该无恙否?<br>    王安石与人一同和着《少年游》的曲调,一边望着包拯。此时,包拯的脸色红润起来。他想,此刻应该是包拯在心中也惦念着欧阳永叔。七月间,欧阳修请立皇子,又请皇上重用包拯、张环、吕公著和王安石。欧阳大人虽然作过《朋党论》,倡言“君子以同道为朋”,但他从无私心,而是以国家为虑,秉公向朝廷推荐人才。庆历新政时,欧阳修全力支持范仲淹;当御史中丞王拱辰发难新政,陷害范仲淹,沾沾自喜,称“吾一举网,尽矣”时,是欧阳永叔大人愤而上书,为新政辩护。来到京师后,自己一直没有见到欧阳大人。等一些时日,一定去看看他。<br>    “年轻人,包拯敬尔等一杯!”<br>    此时,包拯站立起,满脸通红,深情地望着这群年轻人,不时地催他们把杯中的酒一气喝干。<br>    他用诚恳而低沉的声音说:“喝,喝呀!弟兄们。这酒,这香泉美酒,是当今皇亲高家精心酿制的。好酒啊!喝足了时,你眼中便没有云雾,你胸中便无尘埃。”继而,他大声喊着“干”,一杯又一杯与人碰着,打量着面前每一个年轻人:“来,吾与尔等干杯!”<br>    司马光平时不胜酒力,他望了望身旁的王安石,急促而低声说:“介甫,包大人是吾侪最为敬重的人,此时一齐干了吧。”说完,他咬着牙,猛地把酒杯推向口中,立刻呛得脸又红又紫,但他却狠狠咬住牙,不使自己失态。<br>    包拯打量着司马光,知道这个年轻人前年曾上过《古文孝经》,平时颇稳重,便随口夸他说:“真个是一位厚道之人。”<br>    王安石一动不动,只是用一双明亮的眸子向包拯送去敬意。他早就听说过这位包大人,和那许许多多惊人的传说,也一直思量着向这位敢作敢为的前辈学习。<br>    包拯来到他的身边,关切地问:“年轻人,大家都喝了,如何只有你未曾动一下酒杯?”<br>    王安石打了礼,异常平静地说:“在下之前一向不曾饮用过猛酒。请大人原谅。”<br>    “今天就改了规矩!”包拯大声笑着,若铜钟“嗡嗡”鸣响。最后,他亲手抬起酒杯,双手端着,让王安石一定要喝下。<br>    “不,不能!”王安石迎着包拯颇带愠怒的目光,双手将酒杯接过来,重新放在桌上,再打了礼,低下头,说:“在下不曾坏了自己的信条。今日,不饮。”<br>    此时,宴席中所有的目光,都集中过来,刺得王安石浑身都不自在。司马光轻轻扯了扯他的衣带,示意他喝下;而他依然一动不动。<br>    包拯把这一切都看在眼中,轻轻拍了拍王安石的肩头,笑着说:“这样好。小兄弟身体有恙,不能饮下,就不要饮。我年少时,也是这股子脾气,任你把刀放在脖颈上,也不动,也不变。好!弟兄们,来日尔等成为国家之栋梁,就是要具有这样一股犟睥气。”<br>    众人齐声赞同,唱着一声声诺。有人在座上高高举起酒杯,倡议为包大人的健康干杯。包拯应和着,一边悄声安排人给王安石捎信,希望能在合适的时候两人会个面。<br>    司马光看包拯走远丁一些,紧抓住王安石的手顿了再顿,眼向周围扫了扫,颇为不满地说:“看你,介甫,为何连包大人的面子都不给呢?”<br>    王安石望了望司马光,充满自信地说道:“君实兄,介甫立志做一个真人。包大人是不会怪罪的。”<br>    司马光“哼”了一下。<br>    一旁的众人仍在交杯换盏,一个个把酒杯高高举起,喊着为大宋安宁干杯,为皇上的英明干杯,也为包大人的健康而干杯。一声声充满温馨和甜蜜的赞美,在歌声中、在舞乐中、在群牧司同僚共同的和谐中飘起,化作绚丽多彩的花朵,一簇簇尽情开放。<br>    包拯扫视着众人,月眼光很快扫过王安石,他看到这个年轻人正孤零零地站立在那里。<br>    他暗自点了点头。<br>    对于眼前这个年轻八,包拯曾有所耳闻,知道这位年轻才俊酷爱读书与思索,是个过目不忘的好材料,写过一篇文章,叫《伤仲永》,得到当代文坛领袖欧阳修的夸奖。包拯还知道,王瑟石是庆历二年春天的进士,原应是被点中状元,却以第四名及第。这年的进士,诸科及第、出身和同出身者,浩浩荡荡竟有八百三十九人。这群人中,文章气势逼人的有这个王安石,还有王珪和韩绛他们。此后王安石卓尔不群,签书淮南判官,任大理评事,做过鄞县知县和舒州通判,前些年被朝廷授以集贤校理,步入“三馆”,却四辞离京,后改授这群牧判官,是个一心想做实事的人物。如今,王安石、司马光、吴充、韩维这群年轻人,一个个气宇轩昂,集结在我这养马护马的群牧司,真个是巧!古有“群贤毕至”,今有群牧司。啊,我亲爱的大宋,你有如此众多的青年才俊,合该又一个中兴的时代就要来临!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惺惺惜惺惺<br>第二章 太常博士<br>第三章 州桥夜语<br>第四章 北国的春天<br>第五章 颖王府<br>第六章 锋芒<br>第七章 如歌的春潮<br>第八章 杯中的阳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