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佛教文学概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8200123
  • 作      者:
    吴正荣著
  • 出 版 社 :
    云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吴正荣,1958年生于云南西双版纳小勐养,深受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熏陶。曾遇奇缘,得授私学,浸润传统文化二十九个年头。广泛涉猎易学:中医学、佛道修炼等领域,并得其心传,领略到了“顿悟见性”的真实不虚。为从事专业研究多添了一重亲身体验的优势。
  现任教于云南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主要从事佛教生命哲学、美学、文学及其修养学方向的研究。发表过生命哲学专著《生命的升华之路》及有关生命哲学、美学、文学及其修养学等方面的论文三十多篇。极力立论“大生命观”,倡导传统文化“修养人格,升华生命”的生命实践。已完成《(坛经)生命论》、《大智慧禅修顿悟——生命品质提升教程》、《家长教育新思维》、《实用养生教程》等专著。发表过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擅长将禅道顿悟见性、炼养心神与西方精神分析方法结合,快速解决各种心智疑难困扰。
展开
内容介绍
  《佛教文学概论》是佛教文学领域里第一部自成体例、理论构架完备的学术专著。首次明确地将佛教文学定性为生命文学,并确立了佛教文学的生命价值体系存在。全书始终围绕佛教生命文学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和人性高度来展开讨论,力图发掘出佛教文学的内在生命力。从另一个角度初步分析中国盛唐以来以意象运用为手法、意境创造为终极的诗歌,以“吟咏情性”的理论为实践的中国传统抒情写意文学的生命力和文学价值所在。
  《佛教文学概论》构架完备,视野宽广,既探讨了佛教经典的文学性,也探讨了佛教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亦涉及现当代文学、台湾文学中的佛教因素,第一次将傣族的佛教文学纳入了研究视野。
  《佛教文学概论》将以僧人为主体所创作的“山居诗”作为专题来研究,并首次提出了“山居诗”应作为一个被忽略了的,又是中国文学史上历时最长久、创作者人数最多、作品最丰富的重要文学流派的观点。
  《佛教文学概论》既有全面的概论,也有深入的专题探讨,更有深入到精神分析,从情感、梦幻、悲悯、空苦等不同角度对佛教文学的探讨,试图勾勒描述出佛教文学那种孜孜不倦地寻求生命安顿的感人情怀。
  《佛教文学概论》可作选修教材参考,提升大学生乃至研究生的阅读视野和修养品位,也可作文学阅读的特殊视角延伸和内在生命品质发现,还可作学术深入研究的交流探讨。
  《佛教文学概论》必然引起人们对佛教文学的更大关注,给人带来视野和价值观的变化,使既往的常识发酵出新鲜的香醇。
展开
精彩书摘
  这些描写在很大程度上带着作者的想象,将它引用出来的原因是作者在此处是将佛陀当做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形象来描写,是较符合历史原生态的。佛陀不过是一个觉悟以后具有大智慧的人。“佛者,觉也。释迦牟尼佛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①谁也无法写出真实的释迦牟尼的状况,但若从佛教记载中理出的真迹,也可看出他是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真实人物。从小聪慧,内向好静,生性敏感,天生即禀赋一股深厚的文学气质,这在他日后的传道及语言表述中,尽显文采,难怪他被称为“释迦文佛”。这为佛教作为具文学气质,蕴涵精彩丰富的文学价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概在青春期,佛陀心理上也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方使得他最终下决心离家出走,去探寻解脱人生痛苦的真谛。在修行过程中,亦走过弯路,吃尽苦头。他最终开悟,找到了解决人生问题的真理与方法,并在人世间,辛辛苦苦传法四十九年,解救了无数人的痛苦,为人类留下了探索生命出路的宝贵经验。佛陀在《增一阿含经》中说:“我今亦是人数。”言下之意就是:释迦牟尼,也只是人类的一分子而已。《四阿含经》是原始佛教的经典,其中有关佛陀的事迹与形象的记载也应是最接近历史真实的。二、宗教的释迦牟尼形象
  、释迦牟尼作为佛教的创立者,被教徒当做神来膜拜是情理当中的事。佛教的觉悟,其实是知道了宇宙人生的终极真理,那么,佛就是真理的化身。难怪在佛教的认知里,“释迦牟尼被普遍看做法力无边、无所不知、永恒存在的超级神仙,有‘大觉金仙’之称”。并且人们“用金银玉石精心为释迦牟尼造像,以表达对这位心中偶像的虔诚敬仰”。
展开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佛教文学导入
第一节 释迦牟尼的文学气质
一、历史的释迦牟尼形象
二、宗教的释迦牟尼形象
三、文学的释迦牟尼形象
第二节 佛教影响文学的基本思想
一、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性空
二、对人生本质的认识:苦恼
三、对存在本质的认识:无常
四、对生命形式的认识:轮回
五、对命运本质的认识:因果
六、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无我
七、对生命理想的认识:解脱
八、对生命境界的认识:涅槃
九、对生命活动的认识:修行

第二章 佛教的文学色彩
第一节 佛教的文学类型
一、人物行藏故事
二、寓言神话故事
三、天堂地狱故事
四、生死轮回故事
五、因果报应故事
六、传教救度故事
七、修行得道故事
第二节 佛教神话寓言故事分析
一、与佛、菩萨有关的神话寓言故事
二、其他与教义有关的寓言
三、神话寓言故事小结

第三章 佛典的文学理解
第一节 佛教典籍
一、佛经的来历
二、佛经的分类
三、佛经的流传
第二节 佛本生故事分析
一、佛本生故事的思想内容
二、佛本生故事的文学意义
第三节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一、说此经因缘
二、十六观法及其文学意义
三、经中人物形象分析
四、该经传达的佛教修行的本质
第四节 马鸣与《佛所行赞》
一、《佛所行赞》的内容梗概
二、佛陀生命的完美安顿
三、《佛所行赞》的文学特色及其地位

第四章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
第一节 佛教对中国语言艺术的影响
一、题材
二、文体
三、形式
四、语言
第二节 中国古代小说因果轮回形式的生命实质
一、因果轮回的道德训诫功能
二、社会无意识对生命因果轮回形式的肯定
三、佛教轮回生命观的显化
第三节 中国古代戏剧中“梦”的佛教生命意识
一、执梦为真
二、“情”的苏醒及困惑
三、生命的觉悟与寻求升华
第四节 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空苦与永恒
一、空华泡影,感叹无常
二、托情山水,求证永恒
第五节 中国古代诗词曲中的真如本心
一、本土诗歌的“言志”、“缘情”
二、“词以境界为上”
三、“佛心”——对中国诗词曲境界的真正开拓

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佛教精神
第一节 生命的空苦无常与悲情情绪
一、曹操与《短歌行》
二、杨升庵与《临江仙》
三、弘一大师与《送别曲》
四、唐诗宋词中的悲欢离合
五、《红楼梦》的空幻人生
第二节 生命的轮回流转与悲怜情怀
一、《聊斋志异》的人鬼情未了
二、《醒世姻缘传》的因果轮回、善恶有报
三、“三生石上旧精魂”的几世真醇
第三节 生命的绝望安慰与悲悯情结
一、大团圆情结的生命关怀意蕴
二、《西游记》与人生苦难的解脱
三、《牡丹亭》与梦幻中的美好姻缘

第六章 中国佛教文学专题
第一节 文人创作的苦情意识
一、李商隐
二、纳兰容若
第二节 晚明小品中的灵性神韵
一、晚明性灵小品的抒写范畴
二、晚明性灵小品诸家略举
第三节 诗僧创作的超越性光芒
一、王梵志、寒山、皎然
二、宋初“九僧”
第四节 山水中的佛性生命安顿
一、谢灵运
二、王维
三、柳宗元
四、苏东坡
第五节 山居诗的生命美学实证
一、山居诗的发展
二、山居诗的品格
三、永明延寿山居诗的生命境界实证
第六节 禅悟诗的生命境界
一、关于生命本原的存在
二、参悟途径的诗意化
三、悟道途中的非逻辑体验
四、生命本原的显化

第七章 20世纪的中国佛教文学
第一节 20世纪的中国佛教散文
一、梁启超的《惟心》
二、许地山的《空山灵雨》
三、高鹤年的《名山游访记》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诗歌的禅味
一、苏曼殊诗歌的心性透视
二、孔孚山水诗的生命境界
第三节 20世纪台湾文学的佛风
一、周梦蝶诗歌的内在命途解析
二、林清玄、简烦散文之中的生命追问

第八章 傣族的佛教文学
第一节 南传佛教对傣族的影响
一、对傣族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对傣族文化艺术的影响
第二节 贝叶经和傣族文学
一、贝叶文化之源流和内涵
二、贝叶经中的文学
第三节 傣族文学经典
一、《召树屯》
二、《兰嘎西贺》
三、阿銮故事与佛本生故事的关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