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都市小说,消费文化是核心问题之一。消费文化不仅是大众日常生活突出的文化表征,而且通过市场与资本之手,对当代文化进行着重铸与改造,逐渐成为最能反映当代文化内涵的核心话语,并且渗透到了文学机制内部,导致生产方式、传播方式、美学要素、基本功能等文学的价值生成和内在机制发生重大转变。从文学自身发展的角度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都市小说逐渐成为消费文化的演练表现场所,并且回应着消费文化的语境,其书写方式、表达策略以及意义判断和实现都呈现消费化倾向。
都市小说既是都市化进程的文化表征,同时其自身特殊的审美方式也折射、构建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90年代以来的都市小说被商品、被消费文化所包围,打上了鲜明的消费文化印记,碎片化、零散化、感官化、商品化是其精神内核,文学的娱乐化、欲望的感官化、现实的幻象化、文学的事件化是其重要表征。
本书试图从都市意象与空间、都市生活方式、都市人、都市书写策略、都市文学生产等几个方面入手,从文化与文学两个角度进行双重观照,探讨消费文化与都市小说互相阐释互相建构的互动关系。并且由此出发,将文化、思潮、美学的审视融会一体,力图展现都市小说的精神特征、文化渊源、发展脉络,进而探究作为都市主体的人在都市的生存处境、精神演变和情感状态,以及在现代化背景下都市自身的演变。
全书包括七个部分。
绪论提出研究对象、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使用的材料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主要论述消费文化与都市意象、都市空间的构建关系。消费文化的景观构成了都市的主要小说场景,各种各样的消费符号构成了都市小说的创作资源和创作经验。对消费性场景的书写既是小说对消费文化的认同,同时也是一种叙述的策略,最终演变为市场的策略,小说的审美价值由此转换成商品价值,消费性成为都市场景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从都市的生活方式人手,着重阐述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本质是消费与审美的融合,在某种意义上消费甚至替代了审美。消费文化通过泛化的审美手段,将物的消费性质通过审美手段加以美化掩饰,形成消费的审美化现象。
第三章剖析都市主体即都市人的生存和生活状况。都市文化的消费f生本质导致作家书写姿态的差异,而都市文本中人物形象的嬗变折射了时代的巨大变化,新的社会阶层、新的人物形象随着消费文化的兴起成为新的小说主体。
第四章重点阐述都市小说书写策略的图像化趋势,图像的直观性、娱乐性、祛意义性是消费文化的重要体现,随着深度模式的消解,小说的边缘化在所难免,新视像小说、图文小说等是一种突围的策略。
第五章主要从消费文化机制人手,探讨文学生产机制的市场化产业化转型。其中80后现象充分体现了在资本和媒介运作之下,从写作主体的角色定位,到文学的表达策略变化、价值评价体系、意义实现方式等文学活动的诸多环节都与市场机制密不可分。
结语部分对论文进行归纳,同时提出都市小说领域尚待进一步拓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都市叙事的场景、主题、人物、策略等小说要素的消费性明显加强,显示文本的动机、策略、意义的巨大变化。当代都市小说不仅要面对文学的传统以及文学自身的审美特性,还要面对现实的挑战,寻找新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因此,消费文化与文学未来走向这个颇为严峻的命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本文致力于都市小说与消费文化关联的探讨,力图在关照当代现状的同时,从理论、实践两方面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一个可能的形态与路径,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也正在于此。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