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风雅京华:古都北京的文学艺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068610
  • 作      者:
    周传家, 张静文, 于嘉著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朱耀廷,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毕业,现任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元史、北京文化史。主要著作有《成吉思汗传》、《正说元朝十五帝》等,主持由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研究所、北京文化史研究所共同承担的重点科研项目——《北京文化史》。
展开
内容介绍
  《北京文化史》分类研究是由朱耀廷教授负责,以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学研究所名义申报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和“十一五”规划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工作纲要》明确提出:“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名城、文化古都,北京市的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应有一批高水平的,具有浓厚北京历史文化特色的研究成果。”经过几个五年规划,经过各单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北京市在历史文化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若干可喜的成果,多卷本的《北京通史》和《图说北京史》均已问世,关于北京城市建筑、文物古迹、民俗、宗教方面也出版了一些学术专著和通俗读物。但北京作为世界著名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古都,需要有一本高质量的北京文化通史或分卷本《北京文化史》,这样才能使国内外人民进一步加深对北京文化的了解,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北京是元明清以来中国文化的中心,认识北京文化不同于其他地区乃至其他古都文化的特点,认识北京文化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历史地位与深远影响,认识北京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进一步促进北京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展开
精彩书摘
  现存十卷本的《韩诗外传》共有短章三百一十则,内容上体现出“独尊儒术”的时代特征:书中大量篇章记写“儒圣”孔子及其弟子事,其间大力宣扬儒家的伦理道德和忠孝礼义思想。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日以事释诗,二日以理释诗,三日只讲事理,形成先事后诗、先理后诗和有事理而无诗三种结构模式。
  韩婴有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韩诗外传》文笔流畅、文采斐然,具有极高的文学审美价值。
  《韩诗外传》中的大量篇章是“以事释诗”的。作者首先根据自己的观点与需要,剪裁前代经书、史书、子书中的相关材料,叙述一个具体生动的故事,然后引用《诗经》中相应的诗句,让故事内容与诗句意蕴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从而用故事去诠释诗句。如《楚庄王听朝罢晏》章(卷二):
  楚庄王听朝罢晏,樊姬下堂而迎之,曰:“何罢之晏也,得无饥倦乎?”庄王日:“今日听忠贤之言,不知饥倦也。”樊姬日:“王之所谓忠贤者,诸侯之客欤?国中之士欤?”庄王日:“则沈令尹也。”樊姬掩口而笑。王日:“姬之所笑者何也?”姬曰:“妾得侍于王,尚汤沐,执巾栉,振衽席,十有一年矣。然妾未尝不遣人于梁郑之间,求美人而进之于王也。与妾同列者十人,贤于妾者二人。妾岂不欲擅王之爱,专王之宠哉?不敢以私愿蔽众美也,欲王之多见,则知人能也。今沈令尹相楚数年矣,未尝见进贤而退不肖也,又焉得为忠贤乎?”庄王旦朝,以樊姬之言告沈令尹。令尹避席而进孙叔敖。
  叔敖治楚三年,而楚国霸。楚史援笔而书之于策曰:“楚之霸,樊姬之力也。”《诗》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樊姬之谓也。此章写樊姬以自己为了楚庄王身边能有更多的美人,“不敢以私愿蔽众美”为例证,向楚庄王提出了一个识别国相是否忠贤的标准:能否为国家荐贤举能。文章以对话展开情节,将樊姬的识见、楚庄王的欣然纳谏、沈令尹的知错即改生动地表现出来,人物形象鲜明可感。樊姬的讽谏运用比喻推理的方式,将“荐美”与“荐贤”对楚庄王的意义相提并论,颇具《战国策》中《邹忌讽齐王纳谏》章的特色。
展开
目录
文学篇
第一章 早期北京地区的文学艺术
第一节 上古时期的北地战争神话
第二节 《战国策》、《史记》中的燕地风貌
第三节 韩婴与《韩诗外传》
第四节 燕地英雄传奇——《燕丹子》

第二章 魏晋北朝时期幽燕地区的文学艺术
第一节 魏晋诗人的幽燕之咏
第二节 西晋文坛领袖——张华
第三节 文学世家——范阳卢氏
第四节 《水经注》中对幽燕水系的文学描写

第三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幽州文学艺术
第一节 初盛唐时期的幽州边塞诗人群
第二节 燕国公张说的诗文
第三节 中唐后期的幽州籍诗人贾岛
第四节 唐代诗歌中的桑乾河意象

第四章 宋辽金时代燕京、中都地区的文学艺术
第一节 辽代燕京地区诗文述略
第二节 “借才异代”期的燕京文士
第三节 中都鼎盛期的“国朝文派”
第四节 女真皇室的创作

第五章 元代大都的文学艺术
第一节 大都狱中的正气之歌
第二节 大都的散曲
第三节 大都的诗文

第六章 明代北京的文学艺术
第一节 “台阁”文士的诗文创作
第二节 “公安三袁”的北京游记
第三节 晚明小品文杰作——《帝京景物略》

第七章 清代北京的文学艺术
第一节 纳兰性德词
第二节 帝王的诗歌
第三节 北京风俗诗——竹枝词

第八章 明清之际的京昧小说
第一节 京味小说之滥觞
第二节 京味小说的开山之作——《红楼梦》
第三节 京味小说的经典之作——《儿女英雄传》
第四节 原汁原味的《小额》
第五节 《春阿氏》的京味风韵

戏剧篇
第一章 宏大壮美的元杂剧
第一节 深厚的文化积淀
第二节 元杂剧的崛起
第三节 “元曲第一家”关汉卿
第四节 《西厢记》天下夺魁
第五节 马致远、纪君祥、曾瑞的剧作

第二章 雍容华贵的昆曲艺术
第一节 盛世元音
第二节 南洪北孔
第三节 爝火不熄

第三章 争奇斗妍的花部地方戏
第一节 微班进京和京剧的形成
第二节 激越慷慨的梆子腔
第三节 京剧的鼎盛和戏曲改良
第四节 京剧“四大名旦”和“四小名旦”
第五节 京剧的生角和净丑
第六节 斑斓多彩的舞台

百艺篇
第一章 清末以前的百艺
第一节 审美发端期的艺术创造
第二节 幽燕地区的绘画和书法
第三节 幽州的绘画与石刻
第四节 燕都的音乐、歌舞、书法和绘画
第五节 寓居大都的维吾尔族艺术家高克恭
第六节 大都的绘画和书法
第七节 明代的朝仪礼乐和民间娱乐
第八节 明代的绘画和书法
第九节 清代的市井表演艺术——曲艺和杂耍

第二章 清末民初的曲艺
第一节 评书
第二节 全堂八角鼓系列
第三节 相声和数来宝
第四节 大鼓书和竹板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