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诗作曾被认为是“讲史之祖”、是“平话小说”的底本②。张政娘所谓的胡曾咏史诗与讲史平话的关系主要就讲史平话的体制而言,其观点已被胡士莹先生所否定③。但后世仍有人在继续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李宜涯对晚唐咏史诗作了大量的研究后认为,“胡曾所代表的叙事型咏史诗,与平话的关系仅在于‘有诗为证’的‘证明’关系上”,“增添了平话讲史的信实度”④。虽然各学者的观点不同,但此种争论本身说明胡曾的这种叙事型咏史诗与讲史平话、历史演义有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并不是胡曾的咏史诗提供了讲史平话、历史演义的体制,而是与其他咏史诗一样,为讲史平话、历史演义提供了一种关注易代兴亡的历史主题。
咏史诗作为一种史与诗结合的诗歌体裁,甚至被认为直接源于史书:“咏史诗可被视为是由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中的‘论赞’部分发展而来的。”⑤它集中体现了传统的史学观念,且较之史书更能集中体现惩恶扬善、以古鉴今的史学传统。如在正史中,历史人物的社会地位是决定史书的组织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这个皇帝怎样昏庸残暴或在历史上无足轻重,都有资格在正史中占据一篇单独的“纪”。而在咏史诗中,只有关涉王朝兴亡的帝王将相,才可能成为咏史诗的主角,其他的则几乎统统被过滤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