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名家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3393411
  • 作      者:
    冯仲平等著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目录

绪言/001
第一章 李贽《水浒传》评点的现代阐释/003
引言/003
第一节 李贽的小说解读方式——误读/007
一、发愤著书/007
二、忠义在水浒/010
三、大力大贤之人/013
第二节 李贽小说理论的艺术创新和美学突破/015
一、艺术创新/016
二、美学突破/019
第三节 李贽小说理论的历史作用与当代意义/022
一、历史作用/022
二、当代意义/024
结语/026
参考文献/027

第二章 金圣叹《水浒传》评点的理论价值/029
引言/029
第一节 “因文生事”与文本虚幻特性的深层奠基/031
一、史书“以文运事”与小说重构历史/031
二、《水浒传》“因文生事”与小说的本质特性/032
三、小说胜似《史记》与艺术的精神超越/034
第二节 “因缘生法”与创作根本规律的深刻揭示/035
一、“因缘生法”是情节构造的逻辑依据/035
二、“格物”、“忠恕”是创作的标准与尺度/037
三、“亲动心”与“设身处地”是创作的成功秘诀/038
第三节 “一心所运”与性格理论的深入聚焦/040
一、人物性格是小说艺术价值内容的主要构成/040
二、人物形象个性化是性格元素的合理配置/042
三、“一心所运”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不二法门/043
第四节 法度“精严”是小说结构的根本原则/044
一、“句法”、“字法”是文法的表层结构/045
二、“章法”是小说情节的连缀方法/048
三、“部法”是小说的宏观结构艺术/051
结语/053
参考文献/054

第三章 毛氏父子《三国演义》评点的叙事结构艺术/056
引言/056
第一节 结构之相/060
一、结构释义/060
二、结构之相/064
第二节 结构之法/075
一、叙事时空/075
二、叙事笔法/080
第三节 结构之美/084
一、和谐之美/084
二、曲折之美/085
三、对偶之美/086
四、变幻之美/086
结语/087
参考文献/088

第四章 张竹坡《金瓶梅》评点的理论系统/091
引言/091
第一节 现实主义小说观/091
一、《金瓶梅》是一部《史记》/092
二、非淫书i@/093
三、影射、实录与小说/095
第二节 创作与批评动力论/097
一、泄愤说/097
二、惩戒说/099
三、批评动力一/101
第三节 艺术与现实关系论/102
一、“入世最深”、“一心所通”与“现身”说法/103
二、小说、生活与“冷热金针”/103
三、“假捏”、“幻造”与艺术真实/104
第四节 人物性格典型论/105
一、性格与情理/106
二、性格系统观/107
三、性格与环境/108
四、情节与章/109
第五节 小说艺术欣赏论/112
一、审美整体观/112
二、审美倾向论/113
三、审美趣味/114
四、审美快感论/115
结语/117
参考文献/120

第五章 冯镇峦《聊斋志异》评点的追忆批评/121
引言/121
第一节 冯镇峦《聊斋志异》评点的历史坐标/122
一、从《聊斋志异》四家评点谈起/122
二、冯镇峦及《聊斋志异》评点概况/126
三、冯镇峦评点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127
第二节 冯镇峦《聊斋志异》评点的理论内涵/129
一、“有意作文”的评点立场/130
二、作品一历史的宏观视角/132
三、特点鲜明的评点方法/135
第三节 冯镇峦《聊斋志异》评点的文化价值/140
一、文本维度:文化传承与秩序表征/141
二、文人维度:立言不朽与价值寄托/145
结语/149
参考文献/150

第六章 但明伦《聊斋志异》评点的叙事理论/151
引言/151
第一节 但明伦《聊斋志异》评点的文本特征/151
一、但明伦与《聊斋志异》评点/151
二、但明伦《聊斋志异》评点的基本内容/154
三、但明伦《聊斋志异》评点的理论构成/158
第二节 但明伦《聊斋志异》评点的文法结构/160
一、篇法严密,不漏一/161
二、文之妙,当于抑扬对待中求之/165
第三节 但明伦《聊斋志异》评点的视角艺术/170
一、作品的基本叙事立场/172
二、叙事者的全知视角/174
三、人物视角的限知叙述/178
……
第七章 脂砚斋《红楼梦》评点的现代阐释
第八章 梁启超小说理论价值探究
后记

内容摘要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名家研究》是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冯仲平教授与他的六位研究生的合著。全书通过具体个案的深入探索,描述了每位名家的理论体系,呈现了小说评点辉煌时期的概貌。第一章从解读方式、美学突破和历史作用等层面揭示了李贽小说理论的重要价值:第二章从文本特性、创作规律、人物性格与结构原则等层面梳理了金圣叹小说评点的理论内涵;第三章从结构形态、具体方法与美学特点等层面建构了毛氏父子叙事结构理论的系统框架:第四章从小说观念、批评动力、典型性格及艺术欣赏等层面描述了张竹坡小说评点的内容构成;第五章在确定冯镇峦小说评点的历史坐标、挖掘其理论内涵与文化价值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追忆批评的特征与价值;第六章从文本特征、文法结构、视角艺术和叙事意象等层面探讨了但明伦小说评点的理论成就;第七章从陌生化、反讽手法与召唤结构等层面入手,揭示了脂砚斋《红楼梦》评点的美学意旨;第八章则抓住观念突破、理论形态与传播理念等核心元素,揭示了梁启超小说理论的价值和意义。全书系统深入,重点突出,方法灵活,顿多新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