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茶陵派与明中期文坛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868076
  • 作      者:
    司马周著
  • 出 版 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司马周,湖南岳阳人,1976年出生。1997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97年到2003年,在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师从陈书录教授。2005年从苏州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指导老师是杨海明教授。现任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党办、校办和发展规划办副主任,副教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是明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已在《江海学刊》、《古典文学知识》、《求索》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篇,主持完成省厅级项目3项,参与国家社科青年项目1项。
展开
内容介绍
    《茶陵派与明中期文坛研究》是一部很厚重、学术含量很高的著作,作者知识积累比较丰厚,切入问题的学术视角新颖独到,具有扎实的文献功底,长于考辨。作者能够在详细梳理、解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流派个体的微观研究与文学通史演变的宏观视角,将茶陵派对明中期文坛的影响做了清晰的分析和研究,既深入探讨了茶陵派与明中期文坛其他文学派别的相互映射,又重点揭示了茶陵派在明中期文坛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节 李东阳的诗歌研究
    李东阳曾经自我认为:“爱画耽诗是我私,旁人休笑虎头痴”…,将自己对诗画的喜爱程度与号称“才绝、画绝、痴绝”的顾恺之进行类比,以此说明对诗歌的喜爱。李东阳对诗歌的喜爱达到了一种如痴如醉的地步,自认为有“诗癖”,“平生抱诗癖,虽病不能止”。晚年虽年老力衰,精神状态欠佳,但对诗歌的喜爱仍不减半分:“纵酒从来不爱身,吟诗对局总伤神。若教此事浑抛却,枉作山林解绶人。”直到去世前的一段时间里,他还创作了《寿筵喜雨诗一首》、《七十自寿三首》等作品。在他七十年的生涯中,诗歌创作的数量和成就都排在了第一位,粗略统计可知,《李东阳集》及《李东阳续集》存诗达一千八百余题,近二千六百首,而文只有近千篇。
    作为茶陵派宗主的李东阳,虽没有予以自我标榜,但他的文学创作成就魅力四射,凭借显著的创作特色令派中成员折服,获得了大家的公认。在诗歌方面,无论是理论还是创作他都有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既继承了前代的诗学风格,又启迪了后代的诗派理论,无论是对前面诗坛的纠偏,还是对当时以及后代诗风的树立都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李东阳学生梁储在给李东阳的寿辞中如此评价其诗歌:“叙事如《书》,铭赞如《诗》,简严如《春秋》,雄浑雅健如司马氏。或清新俊逸而有余味,或纡徐含蓄而可深思,或至足之余溢为奇怪,沛然莫御而皆安流。盖不专一能兼具诸体,传之后学皆可为法。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茶陵派的形成
第一节 台阁体文学的刺激和诱发
第二节 文学观念与审美趣味回归
第三节 李东阳个人领袖示范作用
第四节 “茶陵派”名称的源与流

第二章 茶陵派成员考
第一节 茶陵派成员构成论
第二节 茶陵派成员考

第三章 茶陵派宗主——李东阳创作论
第一节 《拟古乐府》研究
第二节 李东阳的诗歌研究
第三节 论李东阳的文

第四章 “用托之木,与沧浪并传”——论茶陵派的诗论纲领:《麓堂诗话》
第一节 诗话名称的演绎
第二节 诗话理论的创新
第三节 诗话理论的意义

第五章 “莫向兰亭羡二王,杏园前辈忆三杨”——论茶陵派与台阁体的关系
引言
第一节 社会环境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第二节 文化心态的雷同性和渐变性
第三节 审美观念的共振性和逆转性
第四节 理论批评的继承性和嬗变性
结语李东阳与台阁体关系之影响

第六章 “我师崛起杨与李,力挽一发回千钧”——论茶陵派与前七子的关系
第一节 李东阳与前七子关系考
第二节 前七子对李东阳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余论

第七章 “皆有风情元异种,各分乡土却同时”——论茶陵派与吴中文学的关系
第一节 吴中文学概念与文学风尚
第二节 茶陵派与吴中文学的关系
结语茶陵派的历史定位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