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曲折中开拓广阔的道路
少数民族文学六十年评述
当代文学60年:开创、转折、困境与拓路
新中国话剧的生成与发展
京味话剧——中国首都的文化名片
乡土文学传统的当代变迁
——“农村题材”转向“新乡土文学”之后
中国乡村文学的当代意义
——以日本为参照
当代文学中的“农民性”问题
——“当代思想史”片断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价值与意义
现代性与被叙述的“乡村女性”
——新时期以来小说中的乡村女性形象及其知识背景
对“古典”的挪用、转化与重置
——当代台湾新诗语言构造的重要维度
重构“经典”的难度
——以《中国新诗总系》(1950—1970年代卷)为例
“世纪初诗歌”的历史构造与书写图景
能“歌”的诗与“诗”性的歌
——中国当代歌诗刍议
作为自我治疗的写作
——对当代诗歌写作现象的一种观察与分析
孙犁的方法创造“美”的思想
寻不完的根
——今看韩少功的一九八五
归去来
——论王安忆小说文体的基本类型
台湾散文界的“常青树”王鼎钧
范小青近期小说的特征
“刘震云现象”透视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重读《平凡的世界》
铁凝小说风格流变概评
新中国文学的历史演进
中国当代文学问题的历史起因及逻辑结构
试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延安体制
当代小说的传统延伸
——论赵树理、张爱玲小说的两重文化向度
《亦报》视境中的工农兵话语
——《亦报》研究之一
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世纪末散文中的反讽研究
论新时期家族小说研究的泛化现象
文学与社会关系的重建
飞翔于当代文学中的鸟的意象
——八十年代至今,以少男少女为主人公的作品为分析对象
新世纪长篇小说中的底层叙事
80后文学的文学史意义
传统文学生产机制的危机和新型机制的生成
当代文学写作立场与话语方式的转变
全球化背景下国产商业大片的本土接受
从余光中在大陆“自首”到张爱玲著作权的争夺
——新世纪两岸文学关系检视
从英译作品看六十年来中国当代文学在北美的接受情况
“他者”华人的中国性(chineseness)想象
——以旧金山华人文学为中心
新移民小说“存在”命题的建构与意义生成
论澳门土生文学的中国文化色彩
学科意识与“边界”问题
正在成为“知识”建构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写在当代文学研究边上的问号
当代文学学科的“历史化”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模子”
——以顾彬先生《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为例
当代文学史写作方式的有关思考
回望当代文学风雨历程推进文学的现代化民族化
——“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编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