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学的“民族形式”讨论资料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476783
  • 作      者:
    徐γ?翔编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现代卷):文学的“民族形式”讨论资料》是国内规模最大、资料最全、内容最系统的一套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丛书收录国家“六五”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的研究成果,由最权威的学者,穷数年心力,从浩如烟海的文献、笔记、访谈、作品中,筛选出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汇编为重要作家的研究资料,重要文学运动、文学社团和思潮的研究资料,以及包括文学期刊目录、主要报纸文艺副刊目录等在内的文学书刊资料三个系列,全套丛书共一百余种,现由本社出版发行,以期嘉惠学林,传诸后人。
展开
内容介绍
  抗日战争时期关于文艺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是现代文学史上,对民族化和群众化问题具有深远影响的讨论。《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现代卷):文学的“民族形式”讨论资料》广泛收录了当时在延安、重庆、成都、晋察冀边区,以及香港等地数十种报刊上发表的重要论文与专著,全面反映了这次大讨论的历史原貌。
展开
精彩书摘
  在今天,我们强调地提出运用旧形式的问题,是不是绝对否定了五四以来的新文艺的成果呢?当然不是。我们并不能抛弃了这些成果,然而历史的每一个时期都有它的中心急迫的任务,而在今天,这样的任务在文艺界正是在于要把握旧形式。并且,五四以来的新文艺也待要发展,如果死抱着这新文艺本身,不去探求能真正帮助它发展的另外的泉源,那新文艺也无从进步的。
  五四以来的新文艺的发展,对于我们不是毫无意义的。它虽然使我们远离了民族的形式,然而同时又使我们学习了外国的高度发展的写实主义。虽然我们自己的模仿不算是成就,然而在模仿的发展过程中,使我们渐渐懂得了,文艺的本质是在于现实的反映,使我们现在运用旧形式的时候,不全是一个旧形式的单纯迷恋者,而是在更高的基础上来把握旧形式,发展旧形式。
  我们现在已可以看出这样的前途:在我们把握旧形式的实践当中,旧形式与新形式将会互相渗流,甚至于可以合流。我们使旧形式从生硬的格律解放,也就是把五四以来从新文艺学到的现实主义渗流到旧的传统里,譬如说,旧戏新编时我们取消了脸谱,不是就还他现实的面目了吗?同时,根据旧形式的手法,把新文艺的表现方式酌量加以修改,不正是旧传统渗流到新的东西里去吗?然而这种新旧的互相渗流,互相发展,不正是要把运用旧形式的问题正确地加以解决和实践才能够达到目的的吗?
  还要注意的是:运用旧形式,不止限于一两种,也不止形式本身。旧形式普遍地发生在中国全国各地。运用旧形式不能不注意地方形式的研究和采取,特别是在抗战的文艺工作中尤其重要。又,运用旧形式的目的是在于反映新的现实,所以不能只限于形式本身的运用,基础仍在内容。形式必须适合于内容的构造,是怎样的内容,我们就怎样来运用形式。因此,要真正能驾驭旧形式,更重要的问题却是在于认识民众的生活,而五四以来文艺运动中的缺点,就在于不能深刻认识广大民众的生活,因此大多数徒有写实的外表形式,而无现实的内容。
展开
目录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节选)(毛泽东)
谈“中国气派”(柯仲平)
关于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杂记(陈伯达)
旧形式运用的基本原则(艾思奇)
论诗歌的民族形式(萧三)
论美术上的民族形式与抗日内容(罗思)
介绍《查路条》并论创造新的民族歌剧(柯仲平)
当前文艺运动的一个考察(黄绳)
中国气派与中国作风(巴人)
论民族形式与大众化(魏伯)
《文艺》鲁迅纪念座谈会记录
民族形式问题(沙汀)
论文学上的民族形式(何其芳)
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冼星海)
中国化和大众化(黄药眠)
民族形式创造诸问题(杜埃)
文艺之民族形式问题的展开(宗珏)
民族形式和语言问题(黄绳)
民族形式与大众文学(巴人)
民族性与民族形式(冯雪峰)
过渡性与独创性(冯雪峰)
新民主主义论(节选)(毛泽东)
对旧形式利用在文学上的一个看法(周扬)
论文艺的民族形式(潘梓年)
关于民族形式(葛一虹)
民族遗产与人类遗产(葛一虹)
关于诗的民族形式(力扬)
论“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向林冰)
谈谈诗歌的民族形式(铁夫)
“国粹主义”简释(向林冰)
论民族形式(黄芝冈)
谈文学的民族形式(罗荪)
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是在所谓“民间形式”吗?(葛一虹)
“中心源泉”在哪里?(田仲济)
封建社会的规律性与民间文艺的再认识(向林冰)——再论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之
从抗日内容下看中心源泉(黄芝冈)
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不在“民间形式”吗?(方白)
民间文艺的新生(向林冰)——再论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之二
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座谈会
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光未然)
新兴文艺的发展与民间文艺的高扬(向林冰)——再论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之三
“民族形式”商兑(郭沫若)
还是生活第一(莫荣)
民族形式座谈笔记
新文艺民族形式问题座谈会上潘梓年同志的发言
民族形式的三个源泉及其从属关系(向林冰)——再论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之四
民族形式与大众化(梓年)
论如何学习文学的民族形式(茅盾)——在延安各文艺小组会上的演说
民族传统与世界传统(石滨)——民族形式问题中的一个问题
鲁迅论大众文艺(葛一虹)——纪念鲁迅先生六十诞辰,并为目前争议中的
民族形式之一问题而作
关于民族形式问题敬质郭沫若先生(向林冰)
民间语言,民族形式的真正的中心源泉(长虹)
旧形式·民间形式·与民族形式(茅盾)
“习见常闻”与“喜闻乐见”(默涵)
论民族形式问题底提出和争点(胡风)——对于若干反现实主义倾向的批判提要,并以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底四周年
关于民族形式的意见(郑伯奇)
戏剧的民族形式问题座谈会(桂林诸家)
论民族形式问题的实际意义(胡风)——对于若干反现实主义倾向的批判提要,并以纪念鲁迅先生底逝世四周年
论民族形式与阶级形式(蒋天佐)
戏剧的民族形式问题座谈会(重庆诸家)
“民族形式”问题(文艺社论)(田间)
读《“民族形式”问题》后(左唯央)
“接受遗产”问题(提要)(孙犁)
戏剧的民族形式问题(茅盾)
本刊四五申明(《晋察冀艺术》编辑部)
《“民族形式”问题》补充(田间)——兼答左唯央同志
关于大众化的问题(唯明)
谈谈文艺的民族形式(流焚)
关于文艺的民族形式(蒋弼)
文艺民族形式问题上的旧错误与新偏向(王实味)
论中国文学运动的新现实和新任务(节选)(华石峰)
论“民族形式”的内容(郑学稼)
民族形式,现实生活(刘备耕)
抗战四年来的文艺理论(节录)(唯明)
关于“民族形式的主体”(张秀中)
民族形式的再提起(防耳)
民族形式问题讨论资料目录索引
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