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53772
  • 作      者:
    洪子诚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洪子诚,广东揭阳人,1939年4月出生。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中国新诗的教学、研究工作,1993年起任中文系教授。主要著述有:《当代中国文学概观》(与人合著)、  《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 《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中国当代新诗史》(与人合著)、  《中国当代文学概说》、《1956:百花时代》、《中国当代文学史》、《问题与方法一一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  《文学与历史叙述》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的有些观点和对某些具体作品的理解,受到谢冕、黄子平、曹文轩等同志的启发;宋祥瑞同志认真审阅书稿,提出许多宝贵修改意见。这里,谨致衷心感谢。这《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应该说是我的第一本“学术著作”(在此之前我参加过集体项目《当代中国文学概观》的编写)。
  书中处理的当代文学现象,虽也涉及“新时期”,但主要是讨论“十七年”的文学问题。如何将某些批评界关注的文学现象,放在文学史的层面给予梳理、考察,如何将重要文学问题与对具体作家的分析结合,是当时写这些文字时试图解决的两个方面。
展开
精彩书摘
  我国的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是以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为分界线的。这个分界线,首先是政治上的分界线,也是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大分界线。对于文学的分期来说,它当然也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个分界线对于文学的重要性程度,我们过去的估计是否恰如其分?我们是否过分地看到这两个时期的区别?是否由于强调当代文学的社会主义性质,强调文学对于当代政治的服从关系,因而破坏了“五四”以来文学发展的一定程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虽然这种多样和丰富的程度,在30年代以后也在不断削弱)而走向狭窄和单一?
  这个问题提出的根据之一是:由于在文学上夸大了两个时期的不同,加剧了一批作家在生活变革与艺术个性之间存在的矛盾,给他们的创作带来已经无法弥补的损失。我们知道,有不少的作家、诗人,当他们跨进新中国的门槛的时候,他们在文学创作上,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有的已基本上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创作个性。他们的艺术风格、艺术特色,已经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之中。新中国的建立,他们面对着新的、变动激烈的生活,面对着这种生活和变化着的读者的要求,以及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等各种因素形成的新的文学思潮,他们当然会不同程度地感到过去形成的创作个性,存在不协调的部分,需要改变和调整。
展开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生活变革与作家的艺术个性
第二章 作品的总体构思和主题提炼
第三章 来源于感性生活的思想动力
第四章 对思想创见的追求
第五章 形象的具体性与历史概括
第六章 “干预生活”:有争议的创作口号
第七章 小说的风格、流派
第八章 对生活整体性的把握
第九章 小说的样式及其发展轨迹
第十章 散文的成绩和困境
第十一章 当代诗歌的艺术发展(上)
第十二章 当代诗歌的艺术发展(下)
第十三章 诗歌的“自我表现”和艺术传统
第十四章 “朦胧”:作为一种诗歌现象
第十五章 青年诗人的艺术探索
第十六章 作家的艺术境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