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自由主义的文学传统在大陆完全中断,而在港澳台依然延续着,并取得了新的成就。大陆在改革开放后,再次广泛地接受了西方文学的影响,富有批判和创造精神的现实主义传统得以恢复,一度销声匿迹的浪漫主义思潮在1980年代初也恢复了活力,现代主义思潮自1980年代中期后迅猛崛起。当此文学思潮风起云涌之际,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指导,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成分开始融合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内容,从而也为一度消失了的自由主义文学精神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对于创作发挥积极的作用创造了条件。这种作用主要体现为文学界清除了沉渣泛起的封建主义思想意识,人的价值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后被重新确立为社会的中心价值,文学的形式美受到重视,审美的独立性得到了确认,与世界文学的交流得到了全面加强。这应该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也应该看到这是吸收了西方资产阶级优秀文化所取得的一个重要收获。从这一意义上说,中国自由主义文学传统在中断了1930年后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上得到了改造,并恢复了它对文学的正面影响。当然,这时的文学自由精神与20世纪前半叶的自由主义文学传统相比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差别,最主要的是它所依附的社会主体已经完全不同了,它被引导到社会主义的方向,消弭了它原本与左翼文学传统的对立和矛盾,并正随着主潮文学向21世纪中华民族的宏伟远景前进。<br> 中国文坛接受外国文学的影响所形成的第二个大的系统,是左翼文学传统。与前一个系统主要受西方文学和文学思潮的影响不同,这一系统主要是接受俄苏文学,特别是苏联文学、苏联文艺政策和文学思潮的影响。这种影响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社会发展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国内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不断壮大,而随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破裂,共产党人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以“革命文学”为开端的左翼文艺运动。这一场声势浩大的文艺运动自觉地以苏联文学、苏联文艺政策和苏联文学思潮为学习榜样,再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和民众的审美需要,不断被推向高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