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海洋是大自然中生命的源泉,也是人类得以生存、繁衍与发展的重要条件。海洋,对于全世界各个沿海民族而言,是生儿育女的摇篮,是耕耘劳作的田园,也是心灵向往的圣地。广袤无边的海洋哺育了人类,也成为人类文学艺术中一个悠远而无法割舍的部分。
从古希腊盲诗人荷马的《伊利亚特》与《奥德赛》开始,海洋,无论作为一种叙事背景,一个描写与抒情的对象,还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已经广泛地出现在了文学作品当中。在中国古典文学之中,也有“精卫填海”、“百川灌河”、“坎井之蛙”等虽然篇幅短小,但却寓意深刻的故事。在人类文明与文化的演进过程中,海洋时时刻刻伴随左右。翻开《贝奥武夫》、《暴风雨》、《鲁滨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格列佛游记》、《金银岛》、《白鲸》、《老人与海》等文学经典,我们总能听到海涛起伏的激荡声,看到海浪间隐现的风帆。海洋,见证了海洋民族文明勃发、扩张与兴盛的过程,海洋参与铸就了海洋民族的民族情感、个性与文化价值观。
《荷马史诗》中的海洋,是海妖与风暴的世界,无情地阻隔了俄狄修斯漫长而危险的返乡之途;《圣经》中的海洋,是横亘于陆地与福地间的巨大鸿沟,里面生长着名为利维坦的巨兽,阻隔着基督徒进入天堂的梦想;在《鲁滨逊漂流记》的年代,一样充满惊涛骇浪的海洋,却无法阻止西方人追求财富与土地的殖民欲望;在《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海底两万里》当中,神秘莫测的海洋已然成了科学探索与冒险精神的实验场;当然,同样无法忘怀的是《老人与海》之中,老渔民桑迪亚哥面对大海时,那个孤独而又坚强的失败者的形象。
丰富而悠远的海洋文学传统,承载着海洋民族在不同历史进程中的精神与理想,映射海洋民族对未来生活的想象与向往。海洋也因此获得了各种不同的面相,成为了解不同文化与文学的色彩斑斓的多棱镜。海洋文学浪漫而富有激情,海洋文学崇尚竞争与力量,海洋文学与贸易、武力、征战、殖民等密切相关,海洋文学又与环境、生态、人对自然的尊重等主题不可分离。一部海洋文学的历史,既是一部海洋民族不断征服自然险阻、向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迈进的发展史,又是一部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之间不断学习与相互探索的心灵史。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