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审美体验的重建:文论体系的观念奠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9068085
  • 作      者:
    田义勇著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真正的奥秘正在界限的有无之间,“青霭入看无”,在虚无缥渺、若有若无之际,这是诗意滋生的所在。
展开
内容介绍
    《审美体验的重建:文论体系的观念奠基》作者在对既往的文学理论和观念进行理性审视、甄别取舍之后,大胆开拓全新的文论体系的建构基础,视野开阔且富有理论勇气。比如针对世界本体,提出“不:生生不息的否定力”这一崭新命题;针对古代褒静贬躁的传统,提出“文心孕于静”的主张,等等。<br>    理解文学,不应从静止的文本出发,也不应从作者、读者、世界的某一极出发,而是应关注文学作品所特有鲜活的审美体验。无论古今中西,这应是文学理论不变的精神。《审美体验的重建:文论体系的观念奠基》文气畅达,许多语句隽永清新、耐人寻味,加之生动的实例,使得《审美体验的重建:文论体系的观念奠基》的说理常具有启人心智的效果。
展开
精彩书摘
    二、宽容适度的理论体系观<br>    最要紧的是对于理论体系有一个清醒、客观的认识,树立一个宽容的、适度的理论体系观。西方的那种高大全式的体系观,确实是需要扬弃的。但即使对于这高大全式的体系,最首要的还是钻进去。应该形成自己的判断,即使别人说它失败了,也要自己去验证,而不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恩格斯对黑格尔评价说:“他不仅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天才,而且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识渊博的人物,所以他在各个领域中都起了划时代的作用。当然,由于‘体系’的需要,他在这里常常不得不求救于强制性的结构,对这些结构,直到现在他的渺小的敌人还发出如此可怕的喊叫。但是这些结构仅仅是他的建筑物的骨架和脚手架;人们只要不是无谓地停留在它们面前,而是深入到大厦里面去,那就会发现无数的珍宝,这些珍宝就是在今天也还保持充分的价值。”①是入室操戈地内在批判,还是逡巡不前地门外雌黄呢?学界不是有人连门儿都不愿摸就大放厥词吗?<br>    理论体系必须有个适当的定位,这就是它既非无所不包,亦非无所不能,它只是有限的条件下对于有限的对象的有限的解释。尽管它可能涉及无限的对象,比如“世界”之类,但是它相对于未来的历史发展而言,仍然是有限的。而此处所说的有限的对象,还主要是指它涉及的对象在数量上的有限性,它不可能穷尽一切概念、范畴。拿“世界”这个语词来说,它固然涵盖一切,但是在该范畴下还有很多概念、范畴,这是体系无法穷尽的。辩证法不承认任何永恒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在发生、发展、变化。这就决定了理论体系的有限性、暂时性。理论体系研究者本身应该自知已之有限性,而不能奢望成为上帝。怀特海的话无疑值得听取:“我们必须有体系,但我们应当使我们的体系保持开放。换言之,我们对它们的局限性应当有所敏感。它在细节方面总会存在有待加以洞察的模糊的‘在此之外’。”②就读者而言,对于理论体系也不可求全责备。
展开
目录
序 汪涌豪<br>导言 观念奠基的先行思考<br>第一章 理论体系自身的观念奠基<br>第一节 中西理论体系观念的回顾<br>一、理论体系观念审视之必要<br>二、西方的理论体系观<br>三、中国古代的理论体系资源<br>第二节 理论体系观念的再确立<br>一、盲目跟风的反理论反体系<br>二、宽容适度的理论体系观<br>三、文论体系建构的设想<br>四、范式更新与学风转移<br><br>第二章 世界本体的观念奠基<br>第一节 理解世界的各种尝试<br>一、通常所谓的世界<br>二、关于世界的几种说法<br>三、让意识流动的思路<br>第二节 世界观念的新理解<br>一、“不”:生生不息的否定力<br>二、“是”:暂时性”的“现存”<br>三、生与成:一体两面的交互<br>第三节 世界与人关系的再思考<br>一、秉承于“不”的实践<br>二、天命之“畏”与“知”<br>三、守位与求通<br>四、大成若缺<br>五、外:极限的突破<br><br>第三章 人生体验的观念奠基<br>第一节 从世界的角度思考人<br>一、从关系入手理解人<br>二、人生三大问题之解决<br>第二节 体验及其构成<br>一、体验:合内外之道<br>二、重心轻身问题<br>三、体与验之构成<br>第三节 体验的过程<br>一、原体验与再体验<br>二、自我同一性问题<br>三、还原与再造<br>第四节 体与验交渗的场域<br>一、聚焦区与边缘域<br>二、体验场:恍惚幽明之境<br>三、主体间的沟通<br><br>第四章 文学审美的观念奠基<br>第一节 文学观念的反思与确立<br>一、直面文学行为本身<br>二、文学是鲜活的审美体验<br>三、激活审美感觉之必要<br>第二节 文学行为发生的本原<br>一、“不”:贯通终始之道<br>二、“穷”:文学的根源<br>三、“达”:文学的宗旨<br>第三节 文学审美体验的酝酿<br>一、总受贬抑之“躁”<br>二、“躁”与“静”之重估<br>三、“躁”而“感”<br>四、文心孕于“躁”<br>第四节 文学审美体验的状态<br>一、兴:审美之发端<br>二、脱庸常而超越<br>三、历超越而沉潜<br>四、崇虚避实的误区<br>第五节 文学审美体验的过程<br>一、偏重原体验的“即目成吟”说<br>二、偏重再体验的反思回忆说<br>三、单向独断的原体验与再体验<br>四、专制时代创作与阅读之背反<br>第六节 文学审美体验的要素<br>一、事象:从物到象的质变<br>二、意象:物象、心象、语象<br>结语<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