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近看东西方:一位美籍华裔学者的感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2029821
  • 作      者:
    (美)许刚著
  • 出 版 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许岗认识到,他的来来去去不能仅仅像那些前辈,他要让自己成为两种文明对接的使者之一,每一次不管告别中国还是告别西方,都不能再“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要把两种文明的云彩带来带去,一片又一片。
    我认为这本书有两大优点,一是不讲空概念,全是从自己亲身经历的小事情入手来引发感悟,实际上是触及了两种文明的生态触觉,比抽象而武断的结论更具备感性的说服力;二是虽然具体却立意甚高,处处从两种文明的根本差异着眼,而没有陷入纯个人化的琐碎遭遇而拔不出来。总之,既是感性片断,又有足够高度,我说他是带来了一片又一片的云彩,一点不错。
    一位美籍华裔学者,以20年美国生活的经历,对东西方文化加以审视……
    教育与医疗
    文化与观念
    生活与诚信
    人物与事件
    理性的思考
展开
作者简介

    许岗,许岗系中国自后恢复高考的首届大学生。1978年2月入四川大学。1982年以美国全额奖学金公派赴美国俄亥俄大学研究生院深造。先后获得认知心理学硕士和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 
    许岗博士先后担任美国杰弗圣大学教育研究员,美国俄亥俄大学教授,杰弗圣大学教授及研究项目主任,美国IMS公司市场研究顾问,美国B&N公司数量分析部主任、资深顾问,以及美国心理学会会员,美国心理学亚洲学会会员,美国教育学研究学会会员,美国健康研究学会会员。他在美国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70多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专题报告40余篇。曾获得美国诸多奖励,包括学生领袖奖、外国学生名人册、美国东方人名人册、美国医学和健康保护名人册、美国Marquis1995至1998年名人册。自上世纪80年代,许岗在美国创建了贸易交流公司,并对中国多个项目进行了投资。他还曾担任中国诸多报纸的专栏作者,受聘为安徽大学外籍专家。

展开
内容介绍
    《近看东西方:一位美籍华裔学者的感悟(修订版)》是基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博士、美籍华人许岗先生长期为中国诸多报刊所写的杂文、随笔搜集整理后的一本文集。文章以生动、活泼且富有哲理、耐人寻味为特征,从一件小事、一个物品和一段故事为题材,引申出东西方文化、社会制度等诸方面的不同与差距。
    许岗先生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对东西方文化深刻的了解及关注,运用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语言学和经济学的理论,根据本、人在中国办企业、办学校、当外教的亲身经历,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笔触,描述了中国的变化和发展,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家庭和个人在此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的责任、义务和改变自己应当付出的努力。
展开
精彩书摘
    这是我1983年第一次在美国芝加哥参加学术会议时遇到的尴尬事。
    刚出飞机通道,一位看似热心的机场门卫便向我走了过来:“Do you need help,Sir?”(先生,您需要帮忙吗)
    我心里一惊,又一喜:看来美国人确实服务到位,随手即把手中的行李包给了他。
    出了机场客厅的大门,他招呼了已经在外排起长队的Taxi。当我坐上出租车后,这位门卫却挡住了我准备关闭的车门:“Tips,Sir?”(先生,您还未付小费呢)他的神情坦然而平静。我顿觉特别的狼狈,慌忙之中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块美元的硬币。会议在市区的Hilton(希尔顿)酒店,也是我们与会人员下榻的地点。会议前,我已经由电话预订了房间。到了饭店登记处,服务员查了我的姓名,确定无误后,就领我去了18层楼的房间。待我把行李放下后,他却在房间徘徊,我当时并没有觉察他的意图。随后,他开始和我闲谈起来,从谈天气开始,又介绍饭店的设施和一些人所皆知的服务项目。直到最后,可能是看出我这个“老外”还不懂他们的规矩吧,他以非常客气而窘迫的口吻说:“Tips?”并伸手示意。我又一次经历了尴尬的场面,连声向他道歉,并随即付了小费。
    连续的经历,感触颇深。小费,这个有别于大中华文化的字眼,开始在我脑海里打下了烙印。
    以后在美国出差出门,口袋里总要带上零钱——为小费做准备。帮忙卸行李的门卫、停车位的看护人,都得给小费。看孩子的监护人,如过了晚上12点钟,小费还得另计。而做美容的服务生,小费更是成了她(他)们的主要收入。日常生活中的理发、烫发、坐出租汽车,小费更是不可少的一项额外开支。而更多的几乎每天都要遇到的,则是对餐馆的服务员支付的小费。不管高档、中档,甚至是自助餐、中午的便餐,也要付小费,在一些高级餐馆里,小费甚至可以高达实际餐费的20%。
    熟悉了小费文化,慢慢地开始感觉到它本身的内涵。
    小费来自于对个人价值的体现,对劳动的回报和肯定。每次.当我受到热情周到的服务,吃上一顿丰富的晚餐时,我总会对那些得体的服务生们由衷地感激。很显然,单用“谢谢”两字是不够的。
    对劳动的肯定又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服务与被服务者的差别只体现在此时此刻这一短暂片段里。我们的日常生活,事实上是由一系列这样的片段组成的。今天这个片段中的服务者可以成为下一个片段中的被服务者,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当一个人的劳动被别人肯定时,这个人在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时也会更懂得如何去肯定别人,这就是平等和尊重。从另一方面看,小费又强化了个体差异。对劳动付出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没有质量的劳动的否定。小费的多少直接体现了服务质量的差异。在市场的竞争机制当中,优胜劣汰是最公平的游戏规则。
    中国文化里,没有小费文化。
    很多西方人来中国后,就会有类似的经历,我的一位美国同事就跟我讲过这样的故事。他两年前来中国开会,下榻旅社,进入房间不久,服务员送来了行李,并察看房间,确定一切没有问题后,就悄悄走了;待这位美国人准备付小费时,已找不到人。回美后,他对我讲起这件事时,还感到万分歉意。
    当然,人们或许要问,在美国,如果接受服务之后,不给小费,情况会如何呢?小费只是礼仪上的表示。不给小费,不属于触犯法律,人们对此也确实无可奈何,但一些人总会想出对策来。去年夏天,我在旧金山中国城的一家中国餐馆吃饭。最后算账时,账单上多了两块钱。我一问原由,这位老板不客气地说,我们已经把你的小费包括在里面了,弄得我哭笑不得。对这位多次吃够“没有小费文化”苦头的老阪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他的一个新招。
展开
目录
再版前言
序 余秋雨
从美国到中国 自序
教育与医疗
创新
托班
中医和西医
学历与学位
独立性
高考
治病与赚钱

文化与观念
偏见与歧视
小费
中文和英文
称呼
消费与节俭
隐私权
向前看
崇拜
简单
过程和结果
多数人和少数人
我和“I”
外国人
规则与畅通
开会
籍贯
道德
我所认识的“基督”

生活与诚信
泊车
排队

吸烟
美国的“雷锋”
借钱
数字
一个九位数的号码
专家和消费者
说真话
成本
推荐信现象
相信你

政府与经济
资本家与企业家
腐败
卖房与买房
竞争和垄断
环保
堵洞

大宇报
拆迁
……

人物与事件
理性的思考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